为啥以前的孩子经常挨打,却很少出现心理问题,答案有点扎心

豆芽妈妈育儿说 2025-02-18 11:25:53

大家见面聊起孩子,大概率都会感慨和不解,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脆弱了?

很多70后、80后提起自己的童年,谁没有挨过父母的几个巴掌,有调皮的男孩子,时不时还被赏上几顿“皮带炖肉”。

以前的家长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坚定的认为孩子就得多打多管教,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犯了错不好好“修理”下孩子,以后怎么长记性、能够成材呢?

奇怪的是,以前的孩子经常挨打,却很少出现心理问题,被父母打的时候是真疼,身上火辣辣的,但是孩子一点也不记恨,转脸烟消云散,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

但是,现在的孩子却像是一个个精致的瓷娃娃,一些父母读了很多科学育儿的书,对孩子也投去关注和爱,小心翼翼的精心喂养,结果却发现,孩子的叛逆期比以往来的更提前、更猛烈,更让人措手不及。

面对孩子突如暴风雨的叛逆和反叛,有些父母内心很迟疑,不敢打骂,身边抑郁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太多了,孩子一个不如意,就跳楼结束自己生命,咋办?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焦虑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4.6%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其中重度抑郁占到7.4%。

另外一项针对中学生的研究发现,超过50%的青少年感到学业压力大,约30%的学生会因考试焦虑出现心理问题。

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身为家长,也是心有戚戚然。

大家都很不解,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脆弱了,动不动就抑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

成长环境的不同

① 以前的孩子被大人关注少,天性得到更好释放

以前,一家至少两三个孩子,在我们的父辈母辈那里,七八个孩子的都是常见,物质匮乏的年代,吃饱穿暖就是基本需求。

父母不是忙着劳作,就是上班养家糊口,孩子们基本上都是处于放养的状态。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是常态,二胎放开后,也逐渐多了一些有弟弟妹妹的家庭。

然而,一个孩子基本上还是要被4—6个大人看管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都是对孩子抱着极大期待的人,对孩子也会提很多要求。

② 以前的孩子和大自然接触多,现在的孩子是互联网原住民

以往的孩子,娱乐方式实在有限,也没有琳琅满目的玩具可供挑选,加之以前的环境比较安全,邻里之间也友好互助,孩子们三五成群的跑出去玩,接受阳光雨露的照射,白天日照足,晚上产生的褪黑素就多,休息充足,整个人都有精气神。

记得我们小时候就是漫天遍野的撒欢,作业写完就行,没有额外的“加餐”,孩子们天性也得到极大释放。

反观现在的孩子,如果家里是双职工,爷爷奶奶管教起来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电子保姆,手机电视平板电脑扔给孩子,她能一动一动的看上玩上半天,省心的很。

小孩子对这些电子产品也是无师自通、熟门熟路的,不用教一学就会,她们作为互联网原住民,这个说法不要太形象。

手机短视频、电脑游戏接触多了,孩子的注意力被极大干扰,心很难安定下来,缺乏足够的体力活动,情绪释放的途径大大减少,长期郁结在心,很难不生病。

02

教育方式的演变

首先,家庭教育不同,以前多兄弟姐妹家庭,父母对每个孩子都会投入关注和关爱,孩子犯错也会进行相应的惩罚,如责骂、挨打等;

现在的父母平均一家一两个孩子,很多会用金钱和物品来表达对孩子的爱意,孩子无形中缺乏了必要的情感支持。

其次,从学习强度来说,之前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会百分之百的投入,一般会遵循孩子的意愿,愿意多学的支持,不愿意学习的也可以有别的出路。

现在的父母期待不一样,家家都希望孩子能够成龙成凤,不管是学习好的、学习差的,都要上补习班,孩子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学,周六、周日好不容易休息了,还要奔波在各大辅导班之中,有的甚至从早上七八点上到晚上十来点。

如此大的学习强度,而且父母寄予的希望,都是孩子身上的重担,让孩子以为“学习就是给家长学的”,有些好不容易被家长“鸡娃”到大学,彻底放松、打游戏,结果没上学就被大学劝退了。

再次,学习成了唯一出路

以前人们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便不读书,只要够勤奋,也可以闯出自己的一方天地来。

但是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认知的变化,父母越发觉得学习就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只要考上好高中、好大学,今后才会有一份好工作,有不那么辛苦的人生。

于是,家长拼命的卷孩子,把全部压力也加诸在了孩子身上。

其实,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起点和高度。一位朋友就吐槽说,自己的妹妹妹夫学历都不咋样,但是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却非常高,结果孩子小小年纪就抑郁了。

03

代际传播的影响

不得不说,现在整个社会,各行各业都处于非常内卷的状态,各个焦虑的不得了;每一层级的人都有自己的被考核目标,要完成自我的KPI。

社会科学中的代际传播理论认为,上一代人的特征,如行为模式、价值观、心理状态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下一代人。

整个社会的焦虑氛围,父母亲人所承受的压力,都会无形的传导给孩子,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行为来学习,完成社会化过程,从他们背上小书包迈出家门的那一刻,他们小小的身躯上都已无形的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04

父母该如何做

00后吐槽自己的境遇,他们没有60、70年代,创造的时候有大把的机会,也比不上80、90年代的人,工作的时候赶上了好形势,卷也卷不动,不如干脆躺平。

其实,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与其焦虑、内卷,其实不如放平心态,接受更多元化的思想,培养更全面的人,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一,对孩子期待少一些

对孩子期待过高,无形就会施加很多压力,给孩子也给自己。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可以出人头地、高人一等,比较心理严重作祟,就会严重干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家长应该意识到,学习不是万能的,减少对孩子的期待值;

比起培养孩子的学习力、知识储备力,在AI盛行的今天,不如发展孩子的情商、逆商,培养他的审美力、沟通力等机器无法习得的能力。

第二,尊重孩子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人和人都可以放弃孩子,说孩子不行,唯独家长不可以。

父母是孩子最后的退路,要坚信孩子的能力,尊重他的个性发展,不要只是埋头学习。

多问问孩子,想不想上这些辅导班,多培养孩子几个兴趣爱好,精钻一门才艺,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发挥和创造,激发内驱力,完成一个生命的成长和绽放。

第三,不要缺席孩子的生活

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和活法,他是他自己的生命体,在未成年之前,人类有漫长的童年、青少年时光,混乱和无序就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

是爱让一切成为可能。如果可以,家长尽量不要缺席孩子的生活,给孩子日常的关爱,多倾听他的心声,了解他的所想所惑,积极开导,给予建设性意见,不要粗暴的替孩子做决定。

让孩子综合发展,培养他与人为善、和人合作的能力,未来社会,不是单打独斗、个人英雄者胜出,而是谁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会整合资源,就会取得好的结果和成绩。

总之,社会在进步,一代比一代强,孩子是已经进化的物种。

拿着旧地图寻不到新大陆。作为家长,希望我们可以多读书提升自己,多了解点心理学和育儿的知识,敞开心胸,拥抱时代和时代下的孩子,共同成长和进步。

孩子动不动就抑郁了,你觉得这正常吗?

0 阅读:7
豆芽妈妈育儿说

豆芽妈妈育儿说

职场二胎宝妈,专注儿童心理,分享有趣有料的育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