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大核有料
4月25日,俄罗斯发生了两件大事:美特使来俄与普京就俄乌问题会谈,俄高官被炸身亡。
美国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带着特朗普的“和平使命”来到莫斯科,和普京总统的会谈一谈就是三个小时,目标只有一个:推动俄乌停火。
美国这次带来的方案相当“实在”,只要俄罗斯同意停火,美国可以正式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还能默认俄军控制的乌东乌南部分地区维持现状。
特朗普觉得俄乌冲突拖的太久了,怕夜长梦多,为此他多次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闹得不愉快。
在此之前,美媒就爆出过这次的俄乌“和平计划”的细节,泽连斯基急了,连夜发声明说:“乌克兰的领土只能由乌克兰人民决定,我们绝不会在法律上承认任何被占领土。”
那么,这次美俄两国会谈有着怎样的利益交换呢?
美俄会谈背后的利益交换
维特科夫这次来莫斯科,说白了就是给特朗普政府当“传声筒”。
这位特使一上来就把美国的底线亮了出来,用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来换俄罗斯在乌东问题上的松口。
在美俄谈判之前,特朗普就采访中表示:“克里米亚会留在俄罗斯,泽连斯基心里清楚,大家都清楚,这事已经这么多年了。”
特朗普这话听起来像在和稀泥,其实藏着美国的小算盘。
既要稳住俄罗斯,别让冲突扩大影响全球能源价格,又要给欧洲盟友吃颗定心丸,说自己在积极斡旋和平,同时还不想在乌克兰身上花更多钱。
普京这边的态度倒是比想象中温和,克里姆林宫助理乌沙科夫说会谈“很有建设性”,还特意提到双方讨论了“恢复俄乌直接谈判的可能性”。
打了这么多年,俄罗斯也有点累了,持续的制裁让国内经济压力不小,前线虽说控制着乌东大片区域,但后勤补给始终吃紧。
如果能通过谈判保住现有成果,还能让美国带头承认克里米亚,对普京来说不失为一个阶段性胜利。
俄罗斯也留了一手,乌沙科夫表示“部分内容需要微调”,可能是对美国提出的安全保障条款不太满意,乌克兰不加入北约的承诺,得有实实在在的担保才行。
美国这是拿乌克兰的领土做筹码,换自己的战略利益,根本没把这个盟友的主权当回事。
就在美俄就俄乌问题谈判之际,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巴拉希哈市传来巨响,俄罗斯一名高官被炸死。
那么,这次爆炸事件具体发生了什么,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暗流涌动?
俄高官被炸死,真相可能是什么?
美俄谈判的同一天,莫斯科州巴拉希哈市的街头发生汽车爆炸,俄军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雅罗斯拉夫?莫斯卡利克中将当场身亡。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气得直咬牙,对着记者就说:“这是恐怖袭击!我们每天都在看着平民和军人受害,现在居然在首都附近对高级军官下手。”
俄联邦侦查委员会也很快查出,爆炸是自制炸弹搞的,里面塞满了增强杀伤力的金属碎片,威力相当于300克TNT,这明显是冲着杀人来的。
美国急着促成停火,乌克兰又坚决反对妥协,这很难不让人将爆炸和乌克兰联系起来。
美国“和平计划”里的克里米亚归俄、乌东维持现状等等,每一条都戳中乌克兰的痛点。
泽连斯基政府心里清楚,一旦接受这些条件,就相当于在法律上承认了领土丧失,以后再想收复失地难如登天。
可正面反对美国又没底气,毕竟三年多的战争全靠西方军援撑着,断了援助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候搞点“小动作”,说不定能让美国看到乌克兰的“反抗决心”,暂时不敢逼得太狠。
乌克兰确实有这个能力,去年基里洛夫中将遇刺后,乌克兰安全局大大方方地认领了,还说“这是对俄军使用化学武器的报复”。
这次爆炸用的自制炸弹,和上次手法类似,都是在目标车辆附近放置带金属碎片的爆炸装置,追求最大杀伤效果。
目前的俄乌战场上,乌军反攻乏力,巴赫穆特等前线据点反复拉锯,士气低落。
在俄罗斯境内搞一次针对高级军官的暗杀,能提振国内士气,向民众证明 “我们有能力反击”。
更重要的是,美国特使正在谈割地换和平,这时候制造冲突,能让国际社会看到俄乌矛盾依旧尖锐,和谈条件不成熟,说不定能让美国重新考虑方案。
现在说一定是乌克兰干的,还缺乏直接证据,这也只是一种猜测,官方没有定论。
俄罗斯调查委员会还在查,到底是个人报复还是有组织行动,幕后有没有其他势力支持,都需要时间查证,但从动机和过往行为来看,乌克兰确实有很大嫌疑。
结语
莫斯卡利克的死,到底是乌克兰的“无奈反击”,还是另有隐情,或许要等调查结果出来才知道。
但有一点很清楚:当大国把小国的命运当作谈判筹码时,冲突就很难真正平息。
参考:
1. 财联社:特朗普:俄乌非常接近达成停火协议 现在该进行高层会晤 2025-04-26
2. 环球网:“仅一页纸”,美媒爆美方俄乌“和平计划”最终版详细内容 2025-04-23
3. 央视新闻:特朗普说克里米亚将留在俄罗斯 泽连斯基:绝不承认 2025-04-26
4. 环球网:俄媒:俄外交部将俄军高官在莫斯科州汽车爆炸中死亡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 2025-04-25
5. 新华社:一名俄罗斯将军死于街头汽车爆炸 俄侦查委员会启动调查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