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离婚,要么来美国!1988年,“小常宝”齐淑芬带领三十名演员选择留在美国,永不回国,面对丈夫的劝阻,她还用离婚来威胁,如今晚年竟然选择回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然而,1988年,这位如日中天的名角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错愕的决定,在美国一场神秘的演出后,她带着三十多位京剧同行,竟集体留在了异国他乡,从此音讯渺茫。 这一走,她从国粹的骄傲,瞬间变成了千夫所指的“叛徒”,代价是惨痛的,不仅背负骂名,也断送了自己的婚姻。 二十多年后,当她终于踏上故土,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解释,当年留下,是为了“弘扬中国京剧”。 1942年,齐淑芬生于一个京剧世家,父亲、大哥齐英才、嫂子张美娟,个个都是圈内响当当的人物。 她从小耳濡目染,六岁学艺,十二岁登台,那份灵气和扎实的功底,连梅兰芳见了都激动地握着她的手,连声赞叹。 1963年,齐淑芳从上海戏曲学院毕业,很快便名满天下,尤其是在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里,她扮演的“小常宝”一角,让她红遍大江南北,成了那个时代家喻户晓的明星。 改革开放后,作为京剧界的门面,她奉命率团出访西欧,在巴黎大剧院的首演轰动一时,连站票都一抢而空。 她不顾世俗眼光主动追求,最终两人结为夫妻,龚国泰了解妻子的刚烈性子,知道她认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可他怎么也想不到,那一次寻常的机场告别,竟成了永别。 1988年,一封来自美国的演出邀请函,被齐淑芳视作让国粹走向世界的绝佳机会,她兴冲冲地与丈夫分享喜讯,而龚国泰因担心妻子劳累奔波,并未同行,谁知,这竟是夫妻二人长达二十年的分离。 抵达美国后,演出所受的热烈欢迎,加上当时国内正兴起的“出国热”,让齐淑芳当即做出了一个改变所有人命运的决定,留在美国。 消息传回国内,无异于一颗炸雷,一时间,“叛徒”、“卖国贼”的骂声铺天盖地,齐淑芳在国内的家人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常有人堵在门口叫骂。 远在上海的龚国泰,内心更是痛苦万分。他多次跨洋电话劝妻子回头,但齐淑芳态度决绝,并给丈夫放下狠话:要么来美国,要么就离婚,几年拉锯之后,龚国泰彻底心冷,同意离婚。 可现实是,美国的生活远非想象中那般美好,京剧对美国观众而言,新鲜感一过,便迅速冷却。 语言不通,文化隔阂,没有固定的演出,昔日受人敬仰的艺术家们,转眼就得为下一顿饭发愁。 许多同行受不了这种落差,陆续离开,齐淑芳知道,国内对她已是口诛笔伐,回去只会面临更猛烈的风暴,只能咬牙硬撑。 她放下了名角的身段,去餐馆刷盘子维持生计,当消息传到前夫龚国泰耳中,他心疼不已,再次劝她回国,可要强的齐淑芳怎肯就此认输。 幸运的是,一位美籍华人钢琴家黄博文向她伸出了援手,他不仅帮她解决了生活困境,还为她筹集资金,让她能重新组建京剧团。 有了经济基础和排练场地,齐淑芳的京剧事业总算在美国有了立足之地,在黄博文的帮助下,齐淑芳的京剧团逐渐步入正轨,演出邀约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 2000年,她和她创办的“齐淑芳京剧团”甚至登上了《纽约时报》的头版,她本人也荣获了美国国家传统艺术基金会颁发的“国家传统艺术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艺术家。 功成名就之后,年岁渐长,落叶归根的情绪也日渐浓烈,2008年前后,齐淑芳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见到白发苍苍的母亲,她长跪不起,哽咽着为自己多年的不孝忏悔。 面对眼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女儿,母亲一度不敢相认。家人们没有过多责备,更多的是欣慰她能平安归来,并且还在坚持唱戏。 面对媒体,她终于给出了当年的官方解释:留在美国,并非崇洋媚外,而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京剧文化,这个说法当然难以让所有人信服,但无可否认,她确实在美国的土地上,让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绽放了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