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39年,中共情报人员袁殊被76号抓获,特务要他招供,谁知袁殊却一点都不慌:“

1939年,中共情报人员袁殊被76号抓获,特务要他招供,谁知袁殊却一点都不慌:“等着,我给岩井英一打个电话! 袁殊1911年出生在湖北蕲春,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是同盟会成员忙革命,母亲靠娘家接济过日子。小时候随妈到上海,12岁就进印刷厂当学徒,吃尽苦头。后来运气不错,进了立达学园免费读书,还加入了“黑色青年”搞无政府主义,挺有想法。1925年五卅运动,他才14岁就上街喊口号,改名袁殊,立志干大事。 1927年北伐,他跑去当国民革命军秘书,跟军到南京入了国民党,结果四一二事变受挫,又回上海混文学圈,加入狂飙社写文章,可惜赚不了几个钱。1929年靠马景星资助去日本读新闻学,学了日语还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转了个大弯。1931年经济撑不住回国,办《文艺新闻》,借机报道左翼事件,名气大了,也入了共产党,进了中央特科。 这家伙脑子活,靠黄埔人脉混进国民党CC系,又用流利日语跟日本副总领事岩井英一搭上线,还拿了日本外务省的钱。1937年淞沪会战,戴笠拉他进军统,袁殊一下成了中共、军统、日本三方都沾边的人物。这身份复杂得跟叠千层饼似的,够他玩命周旋了。 1939年,汪伪76号特工总部是块硬骨头,袁殊接了任务要炸了它。他跑去踩点,画地图,打算从后方菜地挖地道埋炸药,眼看就要干成大事。结果军统上海区长王天木被李士群抓了,一顿打把袁殊供出来,计划还没启动他就被逮了。 76号那帮人不是善茬,丁默邨和李士群亲自上阵逼供,想让他交代。可袁殊不慌不忙,说要给岩井英一打电话。这招太狠了,特务们懵了圈——这家伙真跟日本人有勾搭?其实袁殊早跟岩井英一有情报交换的交情,算是留了条后路。 与此同时,潘汉年听说他被抓,赶紧找马景星求援。马景星给岩井英一打电话求救,岩井亲自出马到76号要人。丁默邨和李士群没办法,只能放手。袁殊被送到百老汇大厦,岩井派人看着他。为了保住掩护身份,袁殊跟潘汉年请示后写了《兴亚建国论》,用笔名“严军光”发出去,李士群还故意泄露他身份,给他扣上“汉奸”帽子。这招苦肉计让他继续潜伏下去。 脱险后,袁殊在潘汉年指挥下用“兴亚建国运动”做幌子,在上海宝山路岩井公馆搞了个秘密电台,监听延安和重庆的情报,把日军和汪伪的动向传给中共。这活儿风险高,但对抗战帮助不小。 1941年香港沦陷,潘汉年让他撤离进步人士。袁殊找岩井英一要通行证,亲自安排船只和路线,救了800多人,包括宋庆龄、何香凝这种大人物。他忙前忙后,确保每个人安全撤走,效率高得吓人。 1945年日本投降,戴笠让他当军统上海站站长,还给了中将军衔。袁殊敷衍几天,就在中共安排下跑去苏北华中局。陈毅请他吃饭,老朋友楼适夷也在,多年误解解开,大家都佩服他的忠诚。 解放区里,袁殊干过华中局联络部主任,后来在宁沪地区搞策反。1949年北平解放,李克农调他进中央情报部。他常给年轻干部讲潜伏经验,分析日本情报,被叫“日本问题专家”。1987年他因病去世,国家安全部在八宝山给他开了追悼会,骨灰盖上党旗,算是对他一生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