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一顶铜尊正要被送往日本展览,装箱前,专家马承源感觉哪不对,伸手在内部摸了一下,谁知,他竟然有了意外发现,以后铜尊成了首批禁止出国的文物。 青铜器界泰斗马承源接到上级命令,要检查一批青铜器,送往日本展览。 马承源一眼瞧中了一顶铜樽,上面的兽面纹,鼓着两个大眼睛,他翻来调去,仔细一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要说起这顶铜樽的发现经历,还真有点坎坷! 1963年夏天,陕西迎来了梅雨季节,家住宝鸡县的村民陈堆,靠屋后有座祖传的山。 在连续几日大雨的冲刷下,山体松垮,幸亏山不高,可还是有大量泥土掩埋了他家后院。 几日后的一个夜晚,雨停歇,陈堆推开门,看了一眼屋后的山。 谁料,他竟然吓得连忙把头缩了回来。在月光的照耀下,后山一处土堆里竟发出绿莹莹的光,像一只绿色的眼睛,很是瘆人! 他连忙关上门,挨着老婆,埋头睡下。 次日,陈堆早早起床,壮起胆子,拿着铁锹,一步一步朝昨晚那个土堆走去。等他来到跟前,看到半截铁疙瘩露出来。 “莫不是什么宝物?”他几铁铲下去,一个浑身散发着铁锈的青铜器出现在他眼前。 陈堆蹲下身子,想把青铜器搬起来,可惜估错了份量,一不留神,他一个踉跄,青铜一下子从山坡上“咕噜噜”滚了下去。 “这也倒省事!”陈堆爬下山坡,慢慢把它搬了起来! “用他做啥?”陈堆左思右想,忽然眼前一亮,家里米缸坏了,就拿它来做米缸。 哪料,陈堆刚倒了半袋米,就傻了眼,米就从里面溢了出来。“看来这破玩意没啥用?”陈堆转身就往里塞了些棉花团。 到了1965年,陈堆清理家,觉得青铜碍眼,想着卖点钱,就把它卖给一处废品收购站。 收废品的人,也没多瞧一眼,转身把青铜器放进一堆破铜烂铁中,打算过段时间一起熔了。 也许冥冥之中,此物不会就这样损坏。 宝鸡博物馆一工作员到了这个废品站,一眼看到了这个青铜器。虽然青铜器陈旧,但上面花纹和图案相当精美,看上面的青绿色的铜锈,应该有不少年头了。此物绝不是件凡物。工作人员连忙付钱,将它买了下来,带回了馆内。 此后,这个青铜器就一直存放宝鸡博物馆中。 1975年,由于青铜造型精美,被选中到日本展览。 临检时,马承源在这个青铜器旁花了点时间。他一生看过青铜无数,可这个青铜器却有点奇怪。 眼前这个青铜高38.8cm,腹部浮雕以深浮雕和浅浮雕显示,浅浮雕在第一层,是雷纹和蛇形纹案,似一条条蛇在雷中穿梭。 深浮雕在第二层。第二层是狰狞的兽首纹,第三层则是饕餮纹,以浅浮雕层现。 虽然器身相当精美,但通身没有找到一点文字迹象。一般青铜器都会刻有铭文。 马承源仍不放弃,他将手慢慢向青铜内壁底部摸去。 谁料,这一摸,里面竟大有乾坤,他摸到了凹凸感。 他大吃一惊,让专业除锈专家处理。不久,专家刷去尘土,灯光一照,一段12行122字的铭文赫然出现在器底。 众人仔细阅读,忽然看到了“宅兹中国”这几个字,大为惊喜,原来西周时期就有了中国的概念。这可是最早的“中国”文字记录。 铭文大致讲得是:当时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为了奖励何氏一家,为周朝立下汗马功劳,赏赐了三十朋贝。而何氏感恩戴德,用赏钱制作了一顶尊,铭文记录了这一史实。 现将此青铜命名为“何尊”,“何”代表何氏,“尊”是盛酒器。 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国家将它何尊列为国宝,备受国外曙目。 2002年,何尊成为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 众人举手称赞:“此次发现,还得是马承源!” 而何尊作为国之重器,也被印在2024年初中历史书的封面上,足见何尊的珍贵。 从废品站到国宝,何尊的传奇因马承源一“摸”而改写。铭文“宅兹中国”揭开西周“中国”之源,见证中华五千年文明根脉。它不仅是首批禁出国宝,更印上历史课本,警示后人:守护文物,就是守护民族之魂。
猜你喜欢
原来名字真的能这么抽象啊
2025-07-13
校园活动君
以为是神秘玄学,结果是牛马文学
2025-07-13
后厂村长看大厂
草书难认,有时可以说比甲骨文还难认!今天辑取16个相近写法的草书,看你能分辨出来
2025-07-13
文化洞见
这么明晃晃吗?那很有意思了
2025-07-14
明星状态
正常说话被人嫌太吵
2025-07-14
戏精趣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