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他一人与越军多人对决却毫不畏惧,打得敌人招架不住!这个浑身是血还死死攥着步枪的战士,名叫尹光忠,那年他刚满21岁,是云南马关县一个傣族村寨的小伙子。[凝视] 1984年夏天,云南边境的54号高地成了整个老山战役最难攻下的硬骨头。 这个21岁的傣族小伙子尹光忠带着8个兵,从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发起攻击,一夜之间彻底改变了战局。 那年6月,部队已经对54号高地发起过三次正面冲锋,每次都被密集的火力网打了回来。 高地不大,也就两个篮球场那么点地方,但越军在上面修了20多个火力点,机枪交叉射击,冲上去就是送死。 连长望着作战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圈,每个圈代表一个伤亡的战友,心情沉重得说不出话。团部开会讨论了一整夜,最后参谋长盯着沙盘说:“北面那个断崖,敌人肯定想不到我们会从那儿上去。” 这个任务交给了9班班长尹光忠。这个来自马关县傣族村寨的小伙子,黑黑瘦瘦,话不多,但手很稳。 他能蒙着眼30秒拆装冲锋枪,200米移动靶12发子弹全中,在全军区比武中拿过第一。 凌晨4点,9个人摸到断崖下面,崖壁有五米高,长满青苔,一脚踩空就是粉身碎骨。尹光忠第一个往上爬,指甲抠进石缝里,手上很快就血肉模糊。 刚爬到崖顶探出头,就看见三个越军哨兵靠着树根打瞌睡,AK47就放在腿上。 尹光忠比了个手势,示意大家不能开枪,然后摸出匕首,悄无声息地解决了三个哨兵。 等其他8个战友都爬上来,天已经开始发白。尹光忠知道时间不多了,赶紧让大家占领制高点,架设机枪阵地。 果然没过多久,越军就发现后路被断了,立刻调了两个排的兵力来反扑。 炮弹像雨点一样砸向崖顶,半小时内就挨了十几发迫击炮。尹光忠的右耳被弹片划伤,血流了一脸,但他死死趴在机枪后面,一个人压住了敌人三波冲锋。 最惨烈的肉搏战发生在上午10点左右,五个越军特种兵趁着烟雾弹的掩护摸到阵地前沿,尹光忠抄起工兵锹就冲了上去。 混战中他的大腿被刺刀捅了一下,血流如注,卫生员要给他包扎,他一把推开:“先救能动的!” 拖着伤腿继续战斗,直到把最后一个敌人撵下悬崖,9班这一仗打得惊天动地,全歼敌人30多个,摧毁火力点9个,为大部队攻占54号高地打开了突破口。 战斗结束后,尹光忠在野战医院躺了两个月,医生说他大腿上的伤差点伤到动脉,再晚几分钟就失血过多了。 但这个傣族小伙子只是憨厚地笑笑:“当时就想着不能给连队丢脸。” 尹光忠后来荣立二等功,所在连队被授予“白刃格斗英雄连”荣誉称号,这个称号可不简单,他们连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因为白刃战勇猛而闻名,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 如今在成都某部的荣誉室里,还保存着尹光忠那件65式军装,上面有好几个弹孔和血迹,胸前的连队徽章在灯光下依然闪闪发光。每当新兵入伍,都会来这里听老班长讲当年的故事。 那场战斗过去快40年了,当年的小伙子已经头发花白。 但说起54号高地那一夜,尹光忠的眼睛里还是会闪出当年的光芒。他说:“打仗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就是不能让战友白死,不能让阵地丢了。” 54号高地的胜利,为整个老山战役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那个从断崖上发起的夜袭,成了军校教科书里的经典战例。很多人都说,如果没有尹光忠这9个人的拼命,老山战役可能要多打好几个月。 这就是战争的残酷和伟大,在生死关头,总有人选择冲在最前面,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战友开辟道路。尹光忠和他的8个兄弟,就是这样的人。 你觉得是什么样的信念,能让一个21岁的年轻人在面对死亡时毫不退缩? 信源: 南疆号角——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在行动⑤“白刃格斗英雄连”;新浪网——尹光忠: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级战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