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庄子:你努力追求的“有用”,或许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两千多年前,庄子说了一句惊世骇俗的箴言:“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细品这句话,仿佛一把利剑,直刺当下我们被“有用”二字紧紧捆绑的灵魂。   惠子曾向庄子抱怨:“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种子,结的果实能装五石水,却因皮薄易裂既不能盛水又难做瓢,所以我干脆把它砸碎了。这葫芦实在是大而无用啊!” 庄子笑了:“您真不擅长用大物!为何不把它系在腰间当浮舟,逍遥于江湖之上呢?”   惠子又说:“我有一棵大树,木匠见了都会绕道走:因为它枝干粗大臃肿不合绳墨,小枝卷曲不合规矩。这样的树长在路旁,木匠都懒得瞧它一眼!” 庄子悠然回应:“何不将它种在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这样您可以随意徘徊于其下,逍遥自在地躺卧于树阴。树因‘无用’而免遭斧锯,何苦自陷于困苦之境呢?”   在这洒脱幽默的对话背后,是庄子的目光如炬,他早已洞察“有用”的冰冷代价:那棵被匠人嫌弃的“无用”大树,因为不成材而避开刀斧,得以在天地间自由舒展,享受阳光雨露。当其他树木因为“有用”被砍伐,恰恰是这“无用”的树,成为天地间最长久自在的存在。 庄子的“无用之用”绝非消极躺平,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深邃洞察,他戳破了社会功利价值的虚妄,引领我们重新审视何为真正的“有用”。   在浮躁功利的当下,“有用”是衡量一切的冰冷标尺:学习求高分,工作看薪酬,社交必带目的,甚至阅读也只为“知识变现”。我们焦虑地追逐着社会定义的“有用”,把自己活成高效而疲惫的机器。 我们嘲笑庄子荒唐,庄子却怜悯我们忙碌。当整个世界都在奔跑,庄子坐在树下悠然看云。

《逍遥游》中,庄子一语惊醒梦中人:“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我们的生命所需,其实远少于被激发而起的强烈欲求。被“有用”逻辑层层围困的我们,是时候向庄子借一份清醒与从容了! 在“有用”的牢笼之外,何不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无何有之乡”?不为什么目的读一本闲书,不为社交发一条动态,纯粹因为喜爱学习一项技能。允许自己无所事事地看云卷云舒,静听一场夏雨敲窗。 或许正是这些无用的瞬间,为生命注入不被定义的自由与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