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640年,李世民将15岁女儿嫁给宰相儿子。洞房花烛夜,喜上眉梢的新郎走向床边,谁

640年,李世民将15岁女儿嫁给宰相儿子。洞房花烛夜,喜上眉梢的新郎走向床边,谁料,公主哗地一下扯下盖头,冷言道:“不许碰我。” 说起魏征,他可不是那种一出场就光芒万丈的人物。他的早年经历颇有点像乱世中的浮萍,辗转于各方势力之间。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魏征先投靠了瓦岗军的李密,出了不少主意,可惜李密没太当回事。后来李密投降唐朝,魏征跟着到了长安,但没多久就被起义军窦建德抓去。窦建德倒是对他挺器重,直接拉进幕僚团。可惜好景不长,两年后窦建德败给了李世民,魏征又一次成了“失主之人”。 到了唐朝,他被太子李建成收下,成了东宫的谋士。那会儿李世民的势力越来越大,魏征多次提醒李建成要防着点弟弟,可惜李建成没听。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被杀,李世民登基。面对新皇帝的质问,魏征没怂,直言:“要是太子听我的,早没今天这事儿了。”这股子硬气让李世民刮目相看,非但没杀他,还把他留在身边。 从此,魏征成了李世民朝中最敢说话的人。他那张嘴可不饶人,经常当面指出皇帝的毛病。李世民有回偷偷玩鹰,听说魏征来了,赶紧把鹰塞怀里,结果愣是把鹰憋死了。这事儿传出去,大家都乐呵,可也看出李世民对魏征有多忌惮。魏征就像一面镜子,总能让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照见自己的不足。 到了公元640年,李世民决定把15岁的衡山公主嫁给魏征的长子魏叔玉。这婚事表面上是赏赐,可实际上透着浓浓的政治味儿。魏征那几年直谏不断,对“贞观之治”功不可没,李世民想通过联姻拉近君臣关系,顺便稳固朝堂。魏家这边呢,娶了公主等于地位更上一层楼,算是莫大的荣光。 婚礼办得热热闹闹,长安城里鞭炮齐鸣,魏府门前人来人往。魏叔玉作为新郎,估计心里挺美,毕竟娶个公主回家,谁能不高兴呢?可这场婚事的关键人物——衡山公主,却没那么乐意。她才15岁,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却被父皇安排嫁给一个自己未必看得上的男人,心里的不甘可想而知。 新婚之夜,魏叔玉兴冲冲走进洞房,满心期待迎接新生活。可就在他准备掀盖头的那一刻,衡山公主自己动手扯下盖头,冷冷地扔出一句“不许碰我”。这反应把魏叔玉整懵了,估计连喜房里的空气都凝固了。公主的态度明摆着:她不接受这桩婚事。 为啥公主这么抗拒呢?首先,她是李世民的女儿,从小锦衣玉食,身份高贵,突然让她嫁给一个臣子之子,心里落差肯定大。魏叔玉虽然是魏征的儿子,但论家世和个人成就,跟皇室比还是差了一截。再者,这婚事压根不是她能说了算的,完全是李世民一拍脑袋决定的。15岁的少女,面对人生大事没一点自主权,换谁不憋屈?更别提魏征这人耿直得罪了不少人,公主可能还担心婚后日子不好过。 这场冷漠的开局,注定了这桩联姻的尴尬。魏叔玉虽是新郎,却没法强求什么,只能硬着头皮面对公主的疏远。这婚结得热闹,过得却像一盘冷饭。 公元643年,魏征病重,李世民亲自带着太子和新城公主去看他。见魏征拖着病体还硬撑着下床迎接,李世民感动得不行,当场拍板要把衡山公主嫁给魏叔玉,算是给老臣最后的恩赏。可惜没过多久,魏征就撒手人寰,李世民还亲自为他辍朝五天,葬入昭陵,风光得很。 可这风光没维持多久。同年,太子李承乾跟李世民闹翻了,伙同侯君集谋反,结果事败被废。侯君集被砍了头,中书侍郎杜正伦也被贬。而这俩人,都是魏征当年推荐给李世民的。李世民越想越气,觉得魏征是不是私下搞小团体,顿时翻脸,不仅取消了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约,还派人砸了魏征的墓碑。这转变快得让人咋舌。 公元645年,李世民亲征高丽,打得不太顺利,损失惨重。战事不顺时,他突然想起魏征当年劝他别瞎折腾的话,后悔得不行,感叹:“要是魏征还在,哪会让我这么莽撞?”回来后,他赶紧下令修复魏征的墓碑,还赏了魏家一些东西,算是个补救。 魏征的后人日子过得怎么样呢?他的玄孙魏稠后来穷得叮当响,但人品没丢,坚持清廉。唐宣宗听说了,从国库掏出两千两银子帮他,还把魏家老宅赎回来给他。这也算对魏征忠直的一种回报吧。魏家虽没大富大贵,但那股硬骨头倒是传了下来。

评论列表

郭大夫
郭大夫 3
2025-07-15 21:42
我也信佛,每到寺庙都严肃礼佛,不过问心说,现在的寺庙的商业味越来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