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爆发于1952年10月14日,结束于11月25日,整个战役的部署和指挥是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邓华完成的,前线指挥员是秦基伟。彭德怀司令员自1952年4月就因病返回国内治疗,病愈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上甘岭战役不是凭空冒出来的。1951年6月,志愿军转入战略防御,挖坑道、修工事,把阵地搞得跟铁桶似的。到了1952年秋,朝鲜战争打得胶着,“联合国军”为了在停战谈判桌上多要点筹码,决定来一波狠的,发动了“金化攻势”。他们看上了上甘岭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想拿下这两个山头,撕开志愿军的防线。可志愿军也不是吃素的,邓华早有准备,秦基伟在前线盯着,硬是把这场仗变成了敌人的噩梦。 10月14日凌晨,敌军憋足了劲儿,300多门大炮加上飞机狂轰滥炸,山头都被削低了两米,志愿军第135团的两个连直接顶上了。阵地表面被炸得稀巴烂,战士们只能钻进坑道跟敌人耗。白天守不住就晚上反攻,靠着步枪、手榴弹硬生生把敌人的七个营挡了回去。第一天打完,597.9高地的主峰还在志愿军手里,537.7高地北山表面丢了,但坑道里的兄弟们咬牙坚持着。 10月15日到20日,敌军不甘心,又加了两个团,火力更猛了。白天志愿军被压在坑道里,晚上就杀出去跟敌人拼刺刀。第45师五个连19日晚上硬是把阵地抢回来,可第二天敌人又扑上来,西北山脊丢了。双方你争我夺,山坡上全是血,谁也不肯退一步。这时候邓华坐镇后方盯着全局,秦基伟在前线跑来跑去调兵,硬是没让敌人占到便宜。 10月21日以后,敌军学聪明了,专门围攻坑道,用炸药炸、毒气熏,想把志愿军逼出来。坑道里空气差得要命,水也没了,战士们啃干粮、熬意志,有的爬出去放冷枪,有的趁夜偷袭敌人的炮位。外面的部队也没闲着,拼命反击给坑道里的兄弟解压。这段日子真是拼到了极点,但志愿军硬是没崩。 10月30日,志愿军憋了一肚子火,104门炮一起开轰,第135团和第134团八个连往597.9高地冲。11月1日晚上好几个阵地拿回来了,敌军扛不住开始往后缩。11月11日,第12军第31师接手,把537.7高地北山也夺了回来。到11月25日,敌军彻底没招了,上甘岭还是志愿军的。这场反攻,邓华调兵调得准,秦基伟指挥得狠,直接把战局扭了过来。 上甘岭打完,“联合国军”蔫了,再也没敢大规模往上冲。志愿军趁机把前线阵地修得更结实,还把精力转到海岸防御上,为后来停战谈判争取了主动。这场仗还整出了“上甘岭精神”,到现在都激励着中国人:再难的坎儿也能迈过去。 邓华,1910年湖南人,书香门第出身,1927年入党,跟着朱德上了井冈山。打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验老到。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当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彭德怀回国后接了代司令员的担子。上甘岭战役全靠他运筹帷幄,盯着地图分析敌情,调兵遣将稳住阵脚。后来他指挥金城战役,又干掉敌军7.8万,促成停战。回国后当过副总参谋长,1955年拿了上将军衔,可惜1959年受彭德怀案牵连被撤职,调去四川搞农机。1977年平反,1980年去世。 秦基伟,1914年湖北红安人,穷苦出身,16岁当红军,也打过长征。到了朝鲜,他带第15军守上甘岭,战役前盯着地形研究敌情,战役中跑前线指挥,带着部队一次次反攻。他还用上了“喀秋莎”火箭炮,把敌军炸得懵圈。战后他一路升到国防部长,1988年当上将,1997年去世。这哥们儿指挥仗有一手,上甘岭就是他的代表作。 上甘岭把敌军打得没了脾气,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本来想5天拿下阵地,结果伤亡2.5万,啥也没捞着。志愿军趁势修工事、建后勤,把防线弄得滴水不漏,为1953年停战铺了路。邓华后来平反了,秦基伟成了国防部长,两人的功绩写进了历史。这场仗不光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精神上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