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出口增速远高于进口增速,中国芯片为何还被“卡脖子”?

今年上半年的进出口成绩单已出,集成电路成为其中焦点之一,我国芯片的进、出口都取得了较高同比增幅,但为何中国芯片被“卡脖子”的呼声依然不绝于耳? 进出口增幅巨大,中国芯片产业拿到话语权了么? 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出口芯片1677.7亿个,同比增长20.6%,出口芯片金额为6502.6亿元,同比增长20.3%。同时期,我国进口芯片2818.8亿个,同比增长8.9%,进口芯片金额为1.38万亿元,同比增长8.3%。虽然芯片的进口数量和金额均高于出口,但增长率方面出口远高于进口。 在欧美日韩的多轮挤压下,中国芯片取得这样的市场成绩,已属不易,但中国芯片在全球市场上的话语权,仍有待提高。 中国一直高企的芯片需求本身是全球市场的重点,如今中国芯片的大量出口也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变量。更让业界关注甚至是不安的是,中国芯片的产能还处于爬坡阶段,远未到顶。 2024年我国大陆地区芯片代工的全球份额为21%,位居全球第二,略低于中国台湾地区,高于韩国、日本和美国。“中国造”芯片在满足自身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大量需求后,还有足够的数量用于出口。 一方面,中国被吐槽“芯片倾销,一方面,中国还很缺芯片? 从不同的基数情况来看,芯片的进口数量和金额绝对值都远超出口。而且,高端芯片方面,中国芯片产业还需进一步加强,中端芯片的产能和良品率也还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电子产品组装企业大量外迁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部分国产中低端芯片的出口。此外,中国芯片出口有相当数量是外资厂商、中国台湾地区厂商设在大陆地区的晶圆厂与封装厂。 不同层级的产品需求和产能建设,造成了中国芯片既能大量出口,又确实在不少细分品类缺货的现况,总结就是:努力了那么久,中国芯片被“卡脖子”的程度轻了一些,但远未到可以庆贺的时候。 按照2024年的平均数据,进口芯片5元一颗,出口芯片3.8元一颗——这已经是最乐观的数据对比,实际上的进口、出口芯片价差远超于此。 英伟达芯片的“卖与不卖”每次都引发热议、触动市场骤变,既验证了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端芯片确实有了长足进步,也说明中国高端芯片还处于被外企“拿捏”的状态。 中国芯片的国产化率,还未真正达到业界设定的理想值。而欧美日韩同样知晓这一点,因此始终瞄准中国芯片产业的软肋,即国产化率不高的环节出手,蚀刻、沉积、光刻、离子注入、退火、计量与检测、清洗设备、材料等环节均被加强了管控,严防中国取得突破。 高端芯片国产化替代的数万亿市场空间,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的发展形势与话语权,中国想要,其他任何一方也都很想要,想要摆脱“卡脖子”,中国企业还需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