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结束六天访华行程,昨天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启程回国。 这位工党领袖在登机前特意安排了一场记者会,当着中澳媒体的面火力全开,直接回怼了国内反对党关于他访华“铺张浪费”的指控。 阿尔巴尼斯在记者会上直言,反对党的批评是“政治抹黑”。 他特别提到在长城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的行程,强调这些高调亮相并非作秀,而是向中国这个“重要合作伙伴”表达尊重的必要方式。 “当我站在长城上,看到人类文明的奇迹时,我想到的是中澳两国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找到合作的公约数。”他指着身后的五星红旗说,“这种尊重不是表面功夫,而是打开对话大门的钥匙。” 在长城的活动中,阿尔巴尼斯身着深色西装,沿着好汉坡缓缓而上,不时驻足眺望群山。 随行的澳大利亚记者注意到,他特意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前停留拍照,还向陪同的中国官员询问长城的历史典故。 紧接着在大熊猫基地,他戴上手套亲手给熊猫幼崽喂食,全程笑容满面,甚至用中文说出“谢谢”。 这个画面通过直播传遍全球,社交媒体上瞬间涌现“阿尔巴尼斯被熊猫萌化”的热搜话题。 然而,澳大利亚反对党领袖彼得·达顿却在堪培拉隔空开火,指责阿尔巴尼斯的访华行程“花费纳税人数百万澳元”,“除了拍照打卡没有实际成果”。 达顿在议会质询时质疑,政府为何要在外交场合“搞旅游宣传”,而不是专注于“解决贸易壁垒”。 他甚至翻出阿尔巴尼斯在长城上的照片,讽刺称“这是公费旅游,还是外交使命?” 面对质疑,阿尔巴尼斯寸步不让,他在记者会上反问:“难道展示中澳文化交流的诚意,不比在议会里打口水仗更有意义吗?” 他强调,访问长城和大熊猫基地是“精心设计的外交细节”,旨在通过文化共鸣打破政治僵局。 “当我和中国民众一起看熊猫时,我们谈论的不是关税,而是共同的价值观。”他还提到,大熊猫“福妮”曾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旅居15年,“它不仅是可爱的国宝,更是中澳友谊的活见证”。 此次访华正值中澳关系回暖关键期,过去几年,两国因贸易争端和外交摩擦陷入低谷,但阿尔巴尼斯政府上台后积极寻求缓和。 据随行官员透露,此次访问期间,双方就葡萄酒、龙虾等农产品出口达成初步共识,还签署了科技合作备忘录,计划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领域展开联合研究。 澳大利亚四大资源巨头必和必拓、力拓等企业高管随团访华,与中方买家面对面洽谈,这被阿尔巴尼斯称为“巨大的利好”。 观察人士指出,阿尔巴尼斯的高调行程背后有双重考量,其一,国内政治层面,他需要向选民展示外交能力,尤其是在反对党不断攻击其经济政策的情况下。 其二,国际战略层面,通过文化牌软化中国对澳的强硬态度,为后续经贸谈判铺路。 值得注意的是,阿尔巴尼斯此次访华并非一帆风顺,启程前,澳媒曾炒作中国与所罗门群岛的警务合作,试图给行程抹黑。 但阿尔巴尼斯不为所动,坚持将重点放在经贸合作上,他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澳中关系应关注“当下与未来,而不是过去”,“我们从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 随着阿尔巴尼斯的专机消失在成都的天际线,中澳关系的新篇章才刚刚翻开。 反对党的批评声或许还会持续,但这位工党总理显然赌上了政治资本,押注文化外交能为澳大利亚带回实实在在的利益。 接下来就看北京如何接招,以及堪培拉能否兑现承诺了。 毕竟,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中澳这对“互补型伙伴”能否携手前行,不仅关乎两国,也将影响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