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月,四架美军战机闯进我国领空,上级下令击落敌机,但导弹营长陈辉亭敢抗命不打,谁知战后,军长不仅没追责,反倒登门道谢。 主要信源:(网易军事——中国空军史上最大险情:4架歼6险葬身自家导弹;中国军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第一个辉煌战例: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 1968年1月,中国广西宁明的机场上,地空导弹二营营长陈辉亭正指挥着紧张的战备状态。 那时正值越南战争激烈进行,美军战机时不时在中国边境上空出没挑衅。 中国为此专门引进了苏联的地对空导弹系统,在边境地带建立了严密防线。 二营的任务简单直接:发现敌机入侵,就必须果断开火。 陈辉亭作为营长,肩上担着保护领空的重任。 可就在这个严冬的一天,意外发生了。 雷达突然捕捉到四个小点快速接近,指挥部急切下令击落,但陈辉亭死活不敢下命令,心里总压着块大石头。 原来就在那天早上,陈辉亭亲眼看着四架歼-6战斗机从宁明机场冲天而起。 它们本是出去作例行巡逻,返回时却闹出了大乌龙。 雷达监控系统不知为啥犯了迷糊,把那四架歼-6的信号当成了美军侦察飞机。 警报尖声拉响,整个空七军指挥部瞬间鸡飞狗跳,认定有敌机侵犯,赶紧命令二营导弹瞄准开炮。 陈辉亭接到指示后立马组织士兵忙活起来,雷达锁定目标,导弹加注燃料,战士们屏住呼吸就等着那声发射令。 可陈辉亭心不在焉,脑子里不停地回想早晨起飞的那片机影。 他站到屏幕前,眼睛死死盯住那四个飞行物,人家都说了是敌机排成整齐队形直冲而来,美军从来没那么干过,向来都是分开行动的。 这档口,他后背全是冷汗,生怕万一下错手打落自家飞机,那可就是国家的大损失。 陈辉亭可不是胆小怕事的人,以前面对真敌机他从不含糊。 但眼瞅着目标一步步逼近,从几十公里远压到十几公里,指挥部电话一遍遍催着开火,每次铃声炸响都让他心口猛跳。 第一次来电他说要再确认,没动;第二次、第三次,他还是磨蹭着,战士们急得跺脚,引导技师的手指早搁在发射钮上就差按下了。 为啥这么拖? 他心里清楚着: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空军力量原本就弱,一架战机贵得不得了,飞行员培养更是难上加难。 这打错飞机不光丢几条人命,还得赔上国家大把银子。 可上级急得不行,一连七次来电严令:“开炮,别废话!” 陈辉亭咬咬牙,又电话问宁明机场:“咱那四架歼-6在哪儿?” 对方却回得含含糊糊。 这当口,时间都快磨光了,敌机眼看冲进导弹的射程圈了,再不干,整个阵地都可能被炸个稀巴烂。 就在最后那节骨眼上,天空忽地一阵闷雷声轰隆滚过。 陈辉亭心里咯噔一下,暗叫大事不妙。 抬头看雷达屏,那几个目标没像真敌机那样掉头往北部湾跑,反倒拐个弯朝南宁方向飞了过去。 老天爷开眼,电话响了,对方吼着:“停手,停手,是自家飞机!” 这一嗓子吼完,陈辉亭全身才松了劲儿。 误会原委很快搞清了:早上一架歼-6试飞结束降落,雷达却误以为警报没解除,愣是让那四架正在巡逻的歼-6继续飞,信号对不上号才闹这场乱子。 事后空七军军长刘玉堤亲自跑来,握着陈辉亭的手直道谢。 四名飞行员更是激动得不行,一口一句“多谢救命之恩”。 这事儿看着简单,实际惊险得很:陈辉亭要是图省事照命令干,他就屁事没有,导弹一放完就下班了。 可他不肯这么干,愣是扛着可能被送上军事法庭的险,硬要查个水落石出。 这种事儿背后透出个硬道理:干啥都得有主心骨,别光顾着上级怎么说,得自个儿掂量清楚利害轻重。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