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36年深冬,抗联第1师陷入日寇铁壁合围,李荆璞师长带队浴血突围之际,身后的女

1936年深冬,抗联第1师陷入日寇铁壁合围,李荆璞师长带队浴血突围之际,身后的女副政委孙玉凤猛然拔出手枪,冰冷的枪管径直抵住了李师长的后颈。 寒风卷着雪粒砸在每个人脸上,像刀子割肉。 周围的战士们都懵了,刚才还并肩拼杀的战友,怎么突然就把枪对准了自己人? 李荆璞握着刀柄的手停在半空,后颈的寒意顺着脊椎爬上来,可他没回头,只是哑着嗓子问:“玉凤,你疯了?” 没人比李荆璞更清楚孙玉凤的性子。 这个从牡丹江畔走出来的姑娘,家里五口人被日寇杀害时,她攥着镰刀要跟鬼子拼命,是抗联把她从死人堆里拉出来。 三年来,她跟着部队爬冰卧雪,怀里揣着伤员的药包比自己的干粮还金贵,拼刺刀时比男兵还勇猛,怎么会突然叛变? 孙玉凤的手指在扳机上微微颤抖,可声音却稳得像块冻在冰里的石头:“师长,不能往东南山坳走! 那是鬼子的口袋阵!” 她另一只手从怀里掏出揉得皱巴巴的纸条,是半小时前牺牲的侦察兵用鲜血画的路线图,上面红圈圈住的正是李荆璞要突围的方向。 刚才她反复提醒,可激战中师长根本没听见,眼看着大部队要钻进陷阱,她实在没别的办法了。 这不是孙玉凤第一次“犯上”。 去年秋天,部队缺粮,有新兵偷偷拿了老乡的土豆,她硬是逼着那战士在老乡坟前跪了半夜,自己把仅有的干粮赔给老乡。 李荆璞骂她太较真,她却红着眼说:“咱抗联守的就是老百姓的心,丢了心,还打什么仗?” 就是这份认死理的劲,让她在战士里威信极高,谁都知道她眼里容不得半点损害革命的事。 枪管还抵着后颈,可李荆璞已经感觉到孙玉凤掌心的冷汗。 他猛地转身,看见她冻得发紫的嘴唇在哆嗦,睫毛上挂着的冰碴子簌簌往下掉。 “你怎么确定?” 他压低声音问。孙玉凤指着西北方向的断崖:“二柱子刚才带伤爬回来报信,说那边鬼子少,有冰缝能钻过去,就是险点。” 话音刚落,东南方向果然传来密集的机枪声,正是他们差点闯进去的埋伏圈。 李荆璞一把拍掉她的枪,抓起她的手就往西北跑:“丫头,你这胆子比炮弹还大!” 孙玉凤跟着跑,冻僵的脸上终于露出点血色:“再不冒险,咱1师就真没了!” 寒风里,战士们跟着师长转向断崖,没人再提刚才那惊险一幕——他们都知道,那冰冷的枪管里,装着的是比子弹更沉的责任。 后来有人问孙玉凤,就不怕师长误会开枪打她? 她总是笑着说:“抗联的枪,从来只对着鬼子,可真到了保部队的时候,对准自己人也得扣扳机。” 那年深冬的突围,1师最终从冰缝里钻了出来,而孙玉凤这“枪口对战友”的壮举,成了抗联里流传至今的传奇。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