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393年,朱元璋儿子蜀王朱椿长在用早膳,皇帝的御赐就送到了府上,朱椿便带着王妃

1393年,朱元璋儿子蜀王朱椿长在用早膳,皇帝的御赐就送到了府上,朱椿便带着王妃去看接驾,没想到王妃看到皇帝御赐的东西之后却哭了! 朱椿是朱元璋的第十一子,封蜀王,镇守成都。出生于1371年,他打小就跟母亲惠妃郭氏在宫里抄经书,性子温和,爱读书,尤其喜欢写诗。到了七岁,朱元璋封他为蜀王,1390年正式让他去四川。朱椿在蜀地干得不错,修城墙、建学校,还资助穷老师,蜀中百姓都叫他“蜀秀才”。他不爱争权夺利,平时就跟幕僚聊聊学问,刻点书流传后世。蓝玉就不同了,这位是明朝开国猛将,常遇春的妻弟,打仗勇猛,北征北元时抓了好几万人,封了凉国公。可这人仗着功劳大,越来越嚣张,家奴抢田占女,闹得民怨沸腾,还曾因守将开门慢了就砸了喜峰关。 1393年春,朱椿在蜀王府吃早饭,宫里太监送来朱元璋的御赐。朱椿带着王妃谢氏去接,谁知掀开黄绸一看,是蓝玉被剥皮后塞满稻草的遗骸。谢氏当场泪崩,朱椿也吓得腿软。这蓝玉是谢氏的父亲,朱椿的岳父,平日书信往来不少。朱元璋送这东西,分明是敲打朱椿,让他老实待在蜀地,别掺和朝政。蓝玉为啥落得这下场?得从他和朱元璋的恩怨说起。蓝玉打仗厉害,洪武朝后期权势滔天,手握重兵,连朱元璋开会让他的人退下,他一挥手,部将愣是不动。朱元璋气得要命,但还得靠他打仗,只能先忍着。 蓝玉的麻烦还不止这些。他手下欺压百姓,抢田抢人,他自己装不知道。朱元璋试着压他的爵位,想让他收敛点,哪知蓝玉不领情,私下骂皇帝不公平。1392年,太子朱标突然病死,朝局大乱。朱标人温和,但资历老,蓝玉挺服他,加上两人沾亲带故,朱元璋一直留着蓝玉,想让朱标当皇帝后有他辅佐。可朱标一死,朱元璋选了年轻的朱允炆当皇太孙。朱允炆没经验,朱元璋年纪又大,开国功臣杀得差不多了,没时间再培养新班底。蓝玉这时候要是还活着,权势太大,保不齐会架空朱允炆,甚至搞乱朝政。 朱元璋思来想去,决定除掉蓝玉。1393年二月,锦衣卫告他谋反,朱元璋直接下令剥皮实草,还株连了一万五千人。朱椿因为是皇子,又跟蓝玉关系近,差点被牵连。朱元璋舍不得杀儿子,就送了蓝玉的遗骸去成都,警告朱椿别乱来。朱椿收到这“御赐”后,赶紧上表谢恩,把遗骸供在王府端礼门楼,每逢祭日亲自祭拜,摆香案、敲钟鼓,弄得挺隆重。这事之后,朱椿在蜀地更低调了,天天忙着修城防、种桑树、巡边疆,尽量不惹事。 蓝玉的死在历史上争议不小。有人说他真有谋反心思,有人觉得朱元璋杀他理由牵强。不管咋说,蓝玉从一个小将爬到大明第一猛将,全靠朱元璋提拔。可他太狂了,目中无人,威胁到皇权,被杀也不算冤。朱椿这边,收到“御赐”后老实多了,专心治理蜀地,鼓励农桑,百姓日子过得还行。谢氏虽因娘家的事伤心,但还是帮着朱椿管王府,抚养孩子。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当了建文帝,朱椿没掺和朝政,保住了藩王位子。1403年,朱棣夺位当了永乐帝,朱椿赶紧去朝见,得了不少赏赐。 到了1409年,朱椿在蜀王府病逝,享年五十三,谥号“献”。蜀中百姓送葬时哭声一片,可见他口碑不错。谢氏守寡,留在王府抄经书,供奉蓝玉遗骸,直到老死。朱椿的儿子朱悦燉接了蜀王位,继续他爹的事业,把蜀地的文教搞得挺好。蓝玉这事,表面看是朱元璋杀鸡儆猴,实际上也反映了明初皇权和功臣之间的矛盾。朱椿夹在中间,既是皇子又连着蓝玉,日子过得小心翼翼,总算保住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