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邀请特朗普和普京,9月3日在北京见上一面?俄方的答复很直接,变数只在美国这边! 英媒《泰晤士报》近日抛出一则令人咋舌的“国际新闻”,声称中方有意邀请特朗普和普京于9月3日齐聚北京,共襄9·3阅兵式盛举。 此论一出,舆论哗然,然细究之下,其所谓“证据”不过是特朗普威胁普京俄乌停火50天的期限与9月3日时间上的巧合,堪称捕风捉影的典型。 消息甫出,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便以一句“我们对这种可能性一无所知”泼来冷水,俄方态度之明确,恰似利刃破风,瞬间戳破英媒借“三国峰会”说事的别有用心。 事实上,中方举办9·3阅兵式早已是既定安排,普京应邀出席亦属板上钉钉之事。作为二战东方主战场的重要纪念活动,中方历年阅兵式均秉持开放包容之态,广邀国际友人共缅历史。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普京便曾亲临现场,与多国领导人同观盛典。 此次俄方再度确认普京出席,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亦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生动注脚。反观美方,唯一能左右三国聚首的特朗普,其态度却如雾里看花,暗藏玄机。 从特朗普本人的政治逻辑来看,出席9·3阅兵式可谓利弊交织。一方面,若其以美国领导人身份现身,难免被解读为对中国历史叙事的默认,这在当前中美博弈白热化的背景下,极可能被国内政敌扣上“对华示弱”的帽子。 另一方面,特朗普近期频打“关税牌”,威胁对俄加征100%关税以施压俄乌停火,其政策重心显然聚焦于俄乌冲突与国内政治议程。若此时接受中方邀请,无异于在国际舞台上与普京同台,既可能削弱其对俄施压的力度,又可能引发外界对美俄关系的误读。 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团队近期释放的信号亦耐人寻味。7月初,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回应访华事宜时,虽称“很有可能访问”,却将时间锁定在10月下旬,刻意避开9月3日这一敏感节点。 此举看似行程冲突,实则暗藏外交智慧:既为后续访华预留空间,又巧妙规避了与普京的正面交锋,更可借“避开敏感场合”之名,向国内保守势力传递“对华强硬”的信号。 综上所述,所谓“中美俄三国元首9月聚首北京”的论调,其最开始也只是我方有识之士基于世界和平的最大希望,而英媒为博眼球炮制“中方主动邀请”的谬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俄方态度已然明了,普京出席阅兵式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美方则因政治考量与战略矛盾,注定难以参与这场精心编排的“外交大戏”。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中方如何借阅兵式之机,向世界传递维护和平、共谋发展的坚定信念,以及中美俄三方在国际舞台上的博弈与互动,究竟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怎样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