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855年,李开芳被俘虏,他告知清军:太平天国,萧朝贵最能打仗,其次是韦昌辉,杨

1855年,李开芳被俘虏,他告知清军:太平天国,萧朝贵最能打仗,其次是韦昌辉,杨秀清很少带兵。

主要信源:(《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太平天国史》)

韦昌辉这人挺有意思,明明是个考过秀才的书生模样,在太平军里倒混出能打仗的名声。

咸丰元年那会儿他还在广西桂平县衙当差,整天穿着长衫捏把扇子,看着就是个读书人。

可洪秀全那边刚扯旗造反,他立马卖了田地家当全捐给太平军,青布长衫换成粗布战袍,提刀就上了战场。

金田闹起义那阵子,清兵围得跟铁桶似的。

有回韦昌辉带着五百来人,猫在齐腰深的蒿草里打埋伏。

清军追兵刚冲进野地,他这边鼓槌一敲,草丛里唰地冒出几百把大刀,砍得清兵连逃都找不着道,折了好几百人。

这场仗打完,连清军统帅向荣都写密报,把韦昌辉错认成太平军头号人物。

到了打永安城的时候更显能耐。

清军把城团团围住,韦昌辉半夜领队开城门往外冲,愣是杀进清军大营里搅了个天翻地覆。

后来抓到的俘虏都说:“韦昌辉带兵真有门道,领一千人就敢扛一万清兵。”

这名声传开,他还真捣鼓出不少兵家门道:安排士兵操练骑射刀枪,亲自教布阵埋伏的手段,连怎么夜袭都编成口诀让士兵背。

转过年到了咸丰二年冬,太平军在茶地被围得结结实实。

洪秀全急令韦昌辉和冯云山断后。

大白天他就开始鼓捣怪事:让人把军旗卷了,战鼓裹厚布,马嘴捆麻绳。

半夜石达开在前头佯攻吸引注意,韦昌辉突然解开鼓布马缰,千百个火把同时亮起,喊杀声惊得清军后营炸了锅。

这招“明暗夹击”当场撕开口子,全军愣是冲了出去,从此大伙儿管他叫“夜战王”。

这人不光能打硬仗,搞暗线也是一把好手。

在江南地面安插的眼线有走街货郎、茶馆说书人,连县衙差役都有他的人。

咸丰三年苏州清军搞突袭,消息就是个卖馄饨的小贩传出来的。

更绝的是让商贩把军情缝在衣服夹层里传递,江湖会党也全被他拢成情报网。

有回他派人装乞丐混清营三天,愣把敌军埋伏点摸个底掉。

靠着这手本事,杭州夜烧清军粮仓那仗,他兵不血刃就断了敌人后路。

可太平军占天京后情况就变了。

冯云山、萧朝贵这些老兄弟接连战死,杨秀清把他从战场调回当参谋。

咸丰三年东王当众宣布“军务先问北王”,表面是升了职,实际把他架在火炉上烤。

有回提议加强城门防务,杨秀清一句“自有天父护佑”给顶回来。

石达开要分兵打安庆,韦昌辉说分散兵力是送死,结果年轻人不听劝吃了大亏。

那些日子他天天给将领上课,陈玉成后来打仗的招数,好些都是当年听墙角学来的。

咸丰六年七月,杨秀清突然派他带三千兵打湖北,明着委以重任,细看却透着蹊跷。

拨的兵尽是石达开的老部下赖裕新,外加几个杨秀清的亲信将领,他自己的弟弟侄儿全扣在武昌。

果然刚出城就露了怯,打饶州时韦昌辉带着这群杂牌军,不到两个时辰破城而入。

转头在瑞州碰上曾国藩弟弟曾国华,却被支二流湘军追得丢盔弃甲,连北王的黄轿子都扔在半道。

老兵油子们心里都门清,这仗打得憋屈。

赖裕新带的兵根本不听调遣,黄文金那伙人又惦记着回天京争权。

九月韦昌辉收兵回城,天京城传遍了“东王借刀杀人”的风声。

有细心的翻军务册子发现,当初拨的三千人里没一个是他旧部,全是临时凑数的生脸。

当韦昌辉最后一次骑马巡视军营时,哨塔上几个老卒还在嘀咕:“别看他瑞州栽跟头,当年永安城外领着千人冲万军的虎劲,咱们可都记着呢!”

只是这话飘到风里,连马尾巴都没扫着。

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