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为什么宁愿向美国宣战,也不敢招惹苏联? 在二战那会儿,日本野心勃勃,四处扩张,可它为啥偏偏选择跟美国硬碰硬,却对苏联敬而远之?难道苏联真有那么可怕,还是日本有什么难言之隐?这个选择背后藏着啥秘密,能让一个自称强国的大日本帝国,转身就去偷袭珍珠港,却不敢北上碰苏联?这事儿说来话长,得从一场边境冲突开始挖起…… 朱可夫这家伙出生在1896年,莫斯科边上一个穷苦人家,从小干皮毛活儿,日子过得紧巴巴。1915年,他被征进沙俄军队,打一战,对上德国人,在战场上挨了好几回伤,还拿了两次乔治十字勋章,混到下士。战后,他染上伤寒,好不容易捡回条命,就加入红军,投身内战。从普通骑兵干起,逐步升到中队指挥,镇压白军时表现突出,获了红旗勋章。20年代,他边打仗边学,进高等骑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了机械化作战,还去德国跟国防军交流经验。到30年代,他指挥骑兵军,1938年当上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 1939年,他被调到远东,对付日本关东军在蒙古边境的动作。他一看形势,就向上头要坦克和飞机支援,组建第一苏联蒙古集团军群。战役打响,他分三路布置:中央正面顶住,南北两翼包抄,用坦克和炮兵猛砸日军。结果日军被围,损失惨重。这仗让他名声大噪,获苏联英雄称号,升集团军司令。二战头几年,他去列宁格勒组织防御,挡住德军推进。莫斯科战役,他指挥反攻,用预备队从侧翼打,扭转局面。斯大林格勒那儿,他帮着策划包围,德军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库尔斯克战役,他料到德军进攻点,设下地雷和反坦克阵地,指挥苏军坦克反扑,砸烂了德军装甲。1945年,他带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直捣柏林,攻克国会大厦。 战后,他管德国占领区,1946年回国当陆军总司令,1955年升国防部长,推动军队搞现代化,发展坦克和核力量。1957年,因为跟上头意见不合,被撸掉职务,退到一边。他写了回忆录,讲自己打仗的事,1974年在莫斯科去世,活了77岁。葬礼办得挺大,军队列队致敬。他的指挥风格就是狠抓细节,注重实战,帮苏军从挨打转为猛攻。 日本早年通过日俄战争尝到甜头。那仗从1904年打到1905年,起因是争东北亚地盘,日本海军先突袭旅顺港的俄舰队,陆军上岸打满洲,在辽阳和奉天阵地对峙。俄军补给线太长,加上国内乱子,败得一塌糊涂。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把俄舰队全灭,逼俄签朴次茅斯条约,吐出辽东半岛和南满铁路。日本就这么占了朝鲜和中国东北一部,军头们觉得俄罗斯好欺负。 二战时,日本跟德国勾搭上,本想南北夹击苏联。可1939年诺门坎那场事儿,让日本栽了大跟头。关东军借口找失踪士兵,越境入侵蒙古。开头他们偷袭得手,占了点儿地,但苏联早有准备,朱可夫带队反扑。他调来坦克和飞机,分三路打:中央牵制,南北包抄,用炮火砸日军阵地。日军想反攻,从两翼渡河占山头,但苏军坦克冲上来,摧毁他们的装甲和补给桥。日军撤退乱成一锅粥,伤亡上万。 日军急了,用731部队往河里投细菌,想害苏军。但朱可夫让士兵只喝营地水管水,日军自己人喝了污染水,大批得病。日军最后玩命冲锋,全被苏军火力压住。仗打完,日军死伤两万多,关东军精锐没了,日本高层傻眼,认清苏联坦克和空军的厉害。 除了这败仗,日本还掂量其他事儿。苏联离得远,远东地形不熟,补给难搞。苏联主力虽在欧洲打德国,但远东部队还强。日本兵大多卡在中国战场上,抽不出人北上。相比之下,日本海军牛气,觉得南下抢东南亚资源容易些。于是,他们掉头对美国下手,偷袭珍珠港,以为能速战速决。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控制了东南亚,但美国工业动员起来,造船造飞机,反扑来得快。中途岛海战,美军破译日军码,埋伏击沉四艘日航母,日本海军元气大伤。美军接着岛屿战,在瓜达尔卡纳尔登陆打丛林战,沉了日军不少船,死伤两万多。硫磺岛和冲绳战役更狠,美军上岸爬山清堡垒,日军玩神风特攻,撞沉美船,但自己死伤十几万。 1945年8月,美国扔原子弹,广岛和长崎瞬间成废墟,死伤二十多万。苏联同时对日开战,从满洲边境推进,坦克和步兵砸日军阵地,死伤日军八万。日本天皇广播投降,9月在密苏里号签字,战争收场。日本战败后,被占领重建,付出大代价。 朱可夫战后管德国占领,帮重建军队。1955年当国防部长,推现代化改革。1957年下台后,写书讲仗。1974年去世,葬礼有军队检阅。 日本为啥选美国不碰苏联?这事儿你怎么看?是日本海军太自信,还是苏联真铁板一块?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说不定有新角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