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隔江望着中国,俄总理对身边人发话,当年的战略错误不能犯第二次 俄乌冲突这几年,

隔江望着中国,俄总理对身边人发话,当年的战略错误不能犯第二次 俄乌冲突这几年,俄罗斯的战略重心明显往东转了。以前大家都盯着西边跟欧洲打交道,现在远东地区成了俄罗斯的战略大后方。最近俄总理米舒斯京去阿穆尔州巡查口岸,看到对面中国黑河市的口岸车水马龙,自己这边卡尼库尔干口岸却堵得水泄不通,连临时板房都成了瓶颈,当场就发火了,下令年底前必须把配套设施建好。 说起俄罗斯的远东地区,那地方面积大得吓人,占了俄罗斯国土的40%多,资源更是丰富得流油,石油、天然气、木材、矿产啥都有。可这么好的地方,以前就是没人重视。 从彼得大帝那会儿开始,俄罗斯就一门心思往西看,觉得欧洲才是文明中心,远东就是个资源仓库,挖点东西运出去就完事儿了。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俄罗斯虽然搞了个“远东超前发展区”的政策,可钱没怎么投,政策也没怎么落地。 到2022年,远东的GDP才占全俄的4.7%,物流和制造业的投入连15%都不到,说白了就是没人真把这儿当回事儿。 俄乌冲突一爆发,俄罗斯彻底被西方孤立了,欧洲市场基本没了,这才发现自己得靠东方了。这时候再回头看远东,好家伙,这么大个地方,基础设施破破烂烂的,根本没法承担战略大后方的重任。 就说卡尼库尔干口岸吧,这个口岸跟中国黑河口岸隔着黑龙江,2022年中俄跨境公路大桥通车之后,货运量蹭蹭往上涨,到2025年7月,三年时间过车超过17万辆,日均过货量比刚开通的时候翻了两倍还多。 可俄罗斯这边呢,口岸还是临时模块搭的,海关、物流枢纽啥的都没建好,每天只能过190辆货车,跟设计的860辆差老远了。高峰期的时候,货车得排5个小时队,人工查验货物,效率低得要命。 米舒斯京去巡查的时候,看到对岸黑河口岸那叫一个忙,智能化通关,货车进进出出有条不紊,再看看自己这边,板房旁边堵成停车场,能不生气吗?他当场就吼起来了,年底前必须把永久口岸建好,不能让现在的发展势头断了。 其实这事儿不怪他发火,卡尼库尔干口岸现在已经成了中俄贸易的“卡脖子”环节。去年中俄贸易额涨到2400亿美元,其中35%的陆路贸易得经过远东口岸。 卡尼库尔干作为黑龙江上唯一的公路跨境通道,承担着黑龙江省和阿穆尔州七成以上的公路货运。今年上半年货运量同比涨了147%,临时口岸根本扛不住,再这么下去,中国的货物可能就绕道蒙古或者哈萨克斯坦的口岸了,俄罗斯可不想眼睁睁看着自己在中俄贸易里的地位下降。 俄罗斯为啥这么着急?除了眼前的物流问题,还有更深层的战略考量。以前俄罗斯老想着“资源换技术”,觉得自己有资源,别人就得求着自己,结果错过了好多跟中国合作的机会。 2017年到2021年,中国搞“中蒙俄经济走廊”“冰上丝绸之路”这些倡议,俄罗斯要是能积极参与,说不定能拿到技术和资金,可那会儿他们零和思维太重,合作项目落地的不到三成。 现在吃了大亏,才明白过来,必须得把远东的基础设施搞上去,不然在中俄合作里的议价权会越来越低,甚至在北极开发、数字贸易这些新领域被边缘化。 再说远东自己的问题,人口流失太严重了。2010年到2024年,远东净流出120万人,青壮年都跑了,剩下的人越来越少。阿穆尔州这地方,近五年GDP增速比全俄平均水平低不少,老百姓日子过得不咋样。 要是把卡尼库尔干口岸建好了,配套的物流枢纽、加工园区能创造5000多个就业岗位,吸引外流的人回来。到时候木材加工、跨境电商这些产业一带动,老百姓收入能上去,社会矛盾也能缓和点。这可不是小事儿,远东要是一直这么空心化下去,俄罗斯的战略大后方可就不稳当了。 俄罗斯心里也清楚,现在时间可不等人。卡尼库尔干口岸每拖一天,机会成本就增加一分。他们得在年底前把口岸建好,提升通行能力,不然中国的货物真绕道了,损失可就大了。 而且,远东的发展还关系到俄罗斯在北极开发里的地位。卡尼库尔干口岸和黑瞎子岛口岸将来能连接北极航道,中国货物走北极到欧洲能省一半时间,俄罗斯想把远东打造成北极航道的东亚起点,跟挪威、加拿大这些国家抢资源,就得先把基础设施弄好。 其实俄罗斯这几年也在努力。阿穆尔州现在有51个投资项目,总价值2.3万亿卢布,像扎林达-漠河铁路桥、液化天然气项目这些,都是为了打通物流通道,提升能源供应能力。 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已经通车了,绥芬河口岸也在升级,这些都是中俄合作的成果。可跟中国比起来,俄罗斯的速度还是慢了点。中国这边,绥芬河口岸2024年货运量破了100万吨,满洲里口岸二手车出口量年年翻倍,都是靠高效的物流和完善的设施。 俄罗斯现在算是想明白了,当年的战略错误不能再犯第二次。以前忽视远东,现在得拼命补回来。他们得在年底前建好卡尼库尔干口岸,把远东的物流体系现代化,才能在中俄合作里站稳脚跟,在大国博弈中不落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