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的昂撒人用二百多年的行动告诉世界:你的国家穷,他们就抢;你的国家发展缓慢,他们就打压;你们国家富强,他们就试图分离。垄断全球经济命脉,推翻他国政权,奴化思想搞殖民,这些事昂撒人干的真不少。
在18世纪,工业革命的火花在英国点燃,蒸汽机轰鸣,工厂林立,财富迅速积累,然而财富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扩张的野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将触角伸向了印度、非洲和美洲。
1757年的普拉西战役,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少胜多,击败了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军队,从此开启了对印度的全面殖民,大量资源被源源不断地运往英国,印度的棉花、茶叶和香料成为大英帝国财富的基石。
据历史学家统计,仅在19世纪初,英国从印度掠夺的财富就高达数十亿英镑,而这背后是印度人民的贫困与苦难。
到了19世纪,美国开始崭露头角,美西战争后,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菲律宾和古巴,正式步入帝国主义舞台,美国不仅通过武力扩张,还通过经济渗透掌控他国命脉。
20世纪初,美国在拉美地区推行“门罗主义”,将拉美视为自家“后院”,多次干预多米尼加、巴拿马等国的内政,甚至扶持亲美政权。
例如1954年,美国支持推翻了危地马拉民选总统阿本斯,只因他推行土地改革,触动了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的利益,这些行动,无不透露出一种逻辑:若你弱小,便掠夺你;若你发展,便打压你。
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巨变,美英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美元的全球金融霸权地位,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美国掌控了全球经济的命脉。
发展中国家若想获得贷款,往往需要接受苛刻的条件,比如开放市场、削减社会福利,这种“经济新殖民”让许多国家深陷债务泥潭,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导致阿根廷、巴西等国经济几近崩溃,失业率飙升,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更令人震撼的是,美英在维护霸权时不惜使用极端手段,20世纪中叶,中央情报局多次参与暗杀和政变行动,1953年,伊朗民选总理摩萨台因试图将石油国有化,遭到英美支持的政变推翻,巴列维王朝上台,伊朗的石油资源重新落入西方公司手中。
1973年,智利总统阿连德因推行社会主义改革,被CIA支持的军事政变推翻,阿连德本人也在政变中身亡,这些事件背后,是美英对潜在威胁的毫不留情:只要你威胁到我的利益,就让你“消失”。
然而这种“扬富惩穷”的逻辑并非没有代价,2001年的9·11事件震慑了全球,恐怖主义的兴起与美英在中东的长期干预不无关系,从阿富汗到伊拉克,美国的军事行动制造了无数难民,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据联合国数据,截至2020年,全球难民人数超过8000万,其中许多人来自美英军事干预的国家,难民潮反噬西方,欧洲国家面临移民危机,社会矛盾加剧,这一切仿佛是历史的因果报应。
与此同时,中国的崛起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扶贫和以人为本一直是国家治理的核心目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启动了大规模的扶贫工程,832个国家级贫困县逐步摘帽。
我国早已经宣布全面消除绝对贫困,8亿多人摆脱了贫困的枷锁,这一成就震惊了世界,也让联合国发展署赞叹不已。
中国的扶贫不仅停留在国内。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机会,例如肯尼亚的蒙内铁路由中国投资建设,不仅缩短了内罗毕到蒙巴萨的运输时间,还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
相比之下,西方主导的援助往往附带政治条件,而中国更注重互利共赢,这种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哲学,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回望历史,美英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用200年的行动,书写了一段以掠夺、打压和分裂为核心的霸权史。他们的行为或许带来了短期的繁荣,但也种下了冲突与动荡的种子,相比之下中国以扶贫和合作为核心的理念,展现了另一种文明的可能。
历史的镜子告诉我们,真正的文明不是建立在对他国的压迫之上,而是让更多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未来,世界会选择哪条道路?或许答案早已在每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