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赶在开庭前1天中毒,内塔尼亚胡拖字诀用到极致,但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 7月20日

赶在开庭前1天中毒,内塔尼亚胡拖字诀用到极致,但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 7月20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官邸传出消息,这位75岁的领导人因食用变质食物引发急性肠炎,需要卧床休息三天并接受静脉补液治疗。 消息一出,原本定于次日举行的两场贪腐案听证会被迫延期,而随着以色列法院系统即将进入长达两个月的夏季休庭期,这场已经持续五年的司法拉锯战再次陷入漫长等待。内塔尼亚胡在声明中强调将“居家处理国务”,但舆论的焦点早已越过他虚弱的身体,投向这场看似意外的健康危机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 这场被以色列媒体称为“戏剧性转折”的事件,实则是内塔尼亚胡应对司法危机的又一策略。自2020年因受贿、欺诈和违背公众信任三项指控被起诉以来,他已经创造了以色列政治史上的多个纪录:首位在任期间接受审判的总理、首位将案件拖延至第二个任期的领导人。 此次中毒事件并非偶然——在过去五年间,他曾以海外访问、巴以冲突、健康问题等为由,先后十余次推迟出庭作证。就在今年5月,他还因泌尿道感染接受前列腺切除术,导致听证会延期两周。这种“拖字诀”战术让检方和法官疲于应对,也让公众逐渐意识到,司法程序的每一次停滞,都在为内塔尼亚胡争取更多政治操作空间。 内塔尼亚胡所涉贪腐案的核心,是他在2007年至2016年间,多次收受好莱坞制片人阿尔农・米勒汉价值28万美元的雪茄、香槟和珠宝。作为回报,他被指控利用总理职权为对方提供商业便利。 案件自2020年正式开庭以来,检方已提交数百份证据,包括银行转账记录、证人证词和录音资料。然而,内塔尼亚胡的辩护团队通过申请证据排除、质疑证人可信度等手段,成功将案件拖入持久战。 截至2025年7月,他仅在交叉质询环节出庭6次,而自我辩护环节却累计耗时35天。这种“马拉松式”审判不仅消耗了司法资源,更让以色列社会对司法独立性产生质疑。《国土报》曾尖锐指出,法官们“竭尽全力为其提供便利”,却逐渐沦为政治博弈的工具。 中毒事件的发生时机尤为微妙。原定于7月21日和22日的听证会,原本是检方关键证人出庭的重要节点。这位证人是米勒汉的商业伙伴,掌握着内塔尼亚胡家族与商人之间资金往来的关键证据。 若听证会如期举行,证人的证词可能进一步坐实受贿指控。而随着听证会推迟至9月,检方不得不重新协调证人日程,案件进程再次被打乱。 更值得玩味的是,内塔尼亚胡的律师团队在申请延期时,特别强调“根据病情好转情况”可能争取在23日出庭,这种看似积极的表态实则是在试探法院底线。最终,法院以“日程冲突”为由彻底取消听证会,让内塔尼亚胡成功避开了关键质证环节。 这一事件暴露的不仅是司法程序的漏洞,更是以色列政治生态的深层危机。自2023年巴以冲突升级以来,内塔尼亚胡以“战时领导人”身份巩固权力,将司法案件与国家安全捆绑,试图塑造“审判影响国家稳定”的舆论。 然而,这种策略正在反噬他的政治根基。7月中旬,执政联盟中的两个极右翼宗教政党——犹太联盟党和沙斯党——先后宣布退出政府,原因是内塔尼亚胡未能兑现免除其选民服兵役的承诺。 这导致执政联盟在议会的席位从68席骤降至50席,勉强维持过半优势。若沙斯党彻底倒戈,内塔尼亚胡将失去组阁资格,被迫提前举行大选。 政治盟友的背叛与司法危机形成恶性循环。为了安抚宗教政党,内塔尼亚胡不得不加速推动争议性的兵役豁免法案,这引发世俗民众的强烈不满。7月20日,数千名抗议者聚集在议会大厦前,高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标语,要求内塔尼亚胡辞职。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内塔尼亚胡的不满也在加剧。白宫官员近期多次公开批评其“破坏地区稳定”,甚至称他“像个不听话的孩子”。这种国际压力不仅影响以色列的外交政策,更削弱了内塔尼亚胡在国内的权威。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执政联盟内部的权力博弈。极右翼政党“犹太力量党”领导人本-格维尔,以恢复对加沙军事行动为条件,要求重新加入政府。 这迫使内塔尼亚胡在9月前必须在军事冒险与政治妥协之间做出抉择。而随着加沙停火谈判的推进,内塔尼亚胡若无法在短期内取得军事胜利,其“战时领导人”的光环将迅速褪色,执政联盟的裂痕将进一步扩大。 对于内塔尼亚胡而言,这场健康危机既是一次意外,也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政治喘息。通过将听证会推迟至9月,他不仅避开了关键质证,更赢得了两个月的政治缓冲期。 在这期间,他可以全力修复执政联盟,推动兵役豁免法案,甚至通过军事行动转移国内矛盾。然而,这种策略的风险同样巨大:若无法在休庭期内稳定政局,9月听证会重启时,他将面临更严峻的司法和政治双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