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谁也不惯着!”这句硬气的话,终于在世界卫生组织身上实现了——有人直言:如果世卫组织总干事的位子不是中国人坐,那中国就该直接退出!美国人敢退,我们也敢,谁也别想着让中国再做冤大头! 过去这些年,中国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一点没少掏钱,公开数据说,中国承诺未来五年给世界卫生组织5亿美元,2026年评估贡献可能超过1.37亿。 差不多快追上美国了,可钱花得多,话事权却没跟上,总干事泰德罗斯2017年上台后,政策倾向总让人觉得偏心眼,中国的贡献好像没换来应有的尊重,这不是单个例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差不多。 今年7月美国第三次退出教科文组织留下烂摊子,中国想补位却发现还是得背更多责任,地位却没啥提升,长此以往谁愿意老是当“冤大头”? 美国退出国际组织的做法,其实给中国提了个醒,特朗普那会儿美国退出教科文组织、调整跟世界卫生组织的关系,理由就是觉得这些组织不合自己胃口。 美国在今年7月又退教科文组织全球都盯着看热闹,这说明啥?大国完全有底气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中国经济体量摆在那,影响力也不容小觑,真要退出世界卫生组织,那5亿美元的缺口够让它喝一壶。 如果总干事这位置老是没中国人的份,决策还总偏向西方退出是早晚的事儿,这话听着硬气,其实也反映了大家对国际组织公平性的期待。 退出能倒逼这些组织改改规矩,世界卫生组织的多边机制老被少数国家把持,中国一撤估计能让他们好好想想怎么更公平点。 退出也能让中国腾出手来干自己的事儿,比如“一带一路”里的健康合作项目,已经证明中国完全有能力另起炉灶,搞自己的健康网络。 退出还能搅动全球格局,美国退教科文组织,给了中国更大空间,如果世界卫生组织没了中国的支持,权威性肯定受挫,中国正好借机推新规则。 退出不是没代价,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卫生组织里作用不小,贸然撤了可能影响合作,还会让人说闲话,这是个责任和尊严的博弈,既要当好大国维护全球稳定,又得在不公面前硬气起来。 美国刚退教科文组织一个月,国际社会还在观望,中国估计会先试试渐进策略,少出点钱或者推内部改革,而不是直接一刀切,这样既能留点余地,也能让世界看看中国的态度。 中国估计会走自主和合作两条路,自己先把技术底子打牢,比如搞好疫情监测系统,或者跟发展中国家多搞双边合作,慢慢搭出自己的网络,也不会完全跟国际组织翻脸,而是换个更强硬的姿态参与,确保自己利益不被亏待。 这种路子既有智慧,也符合中国现在的大国定位,从教科文组织到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的行动已经说明时代变了。 大国不甘心老当沉默的贡献者,退出不退出可能不是重点,关键是怎么退,退了后怎么领着新秩序往前走,这场博弈不光是中国的事儿,也是关乎世界未来的大棋局。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