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现在估计都炸锅了。
某985大学突然把留学生比例从12%降到5%,华东另一所限制300人。教育部去年指示优先保障本地学生学位。
去年一所大学招6500人,留学生占650个名额。本地学生要考600分才能进,留学生只需雅思6.0。数据显示,留学生挂科率32%,本地生14%。
家长说,孩子刷题三年,不想输给中文都不顺的外国人。现在择校,第一句就问留学生比例,超5%直接排除。
公平终于回到自己人这边,值得肯定。
话题一出,立刻就引发了广泛讨论。一方面,有些人觉得这是正当的调整,毕竟,学位有限,本地学生优先是最基本的原则。特别是在学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本地孩子三年如一日的刷题、拼搏,确实不应该被轻易忽略。毕竟他们的成绩是用汗水换来的,怎么能和那些只需要雅思6.0、语言成绩合格就能进来的学生相比呢?家长们的焦虑可理解,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相对公平”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但反过来想,留学生的问题也并非如此简单。很多外国学生来到中国求学,并不是为了轻松混日子,而是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教育、拓宽视野。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生来这里求学。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应该视留学生为“外来者”加以限制呢?
这场关于留学生比例的争论,最终的答案并非一味地减少留学生名额,或是盲目地放任他们进入。真正的关键,是如何在多元化的需求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既能保障本地学生的受教育权,又不失对国际化教育的重视。教育是一项长远的事业,不应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