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特朗普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加大了对乌克兰的军援。 但中国不会坐视俄罗斯被美欧

特朗普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加大了对乌克兰的军援。

但中国不会坐视俄罗斯被美欧击败。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在乌克兰问题上展现出了的反复性。

这种反复性不是简单的摇摆,而是美国实用主义外交的典型体现。

就像他当初在停火协议里承诺给乌克兰安全保障,转头又因为泽连斯基公开场合的“临时加价”而翻脸,本质上都是在试探各方底线以谋取最大利益。

如今他突然加大对乌军援,看似“露出真面目”,实则是对战场形势变化的应激反应——当俄军在库尔斯克等地的攻势让西方阵营感受到压力时,美国需要通过增加筹码来维持对局势的控制。

这种军援升级的模式也很有意思,特朗普这次学聪明了,他提出“北约买单、美国供货”的套路,把价值3亿美元的“爱国者”导弹系统和进攻型火箭的费用转嫁到欧洲盟友头上。

这招一箭双雕:既避免了国内共和党对“烧钱援乌”的批评,又能通过武器供应链强化对北约的掌控。

更微妙的是他要求欧洲延迟接收已订购的装备,优先保障乌克兰需求,这等于把欧洲绑得更紧——毕竟当德国的“豹”式坦克和法国的“凯撒”火炮都被送上前线时,欧洲想退出这场代理人战争的代价就更高了。

但这种玩火行为正把局势推向危险边缘,俄方对北约武器进入乌克兰的容忍度是有限的。

就在美国防长奥斯汀宣称要“削弱俄罗斯”后几小时,俄军就对乌克兰铁路枢纽发动了系统性打击,直接摧毁了多座火车站的电气设备。

这种战术级别的报复,其实是在传递战略信号:如果西方继续突破红线,俄方不排除采取更激烈的反制措施。

而普京在2024年更新的核威慑已经明确,当常规武器威胁到俄罗斯主权时,核反击将成为选项。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战略定力,面对乌克兰7月初对中国企业的无理制裁,中方既没有被道德绑架选边站,也没有放弃劝和促谈的立场。

这种定力源于对局势本质的深刻认知:美国推动的这场代理人战争,本质上是想通过消耗俄罗斯来巩固霸权,而中国若卷入其中,不仅会正中西方“新冷战”下怀,还可能危及自身发展利益。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一方面通过“一带一路”等合作项目稳定俄罗斯的经济基本盘,另一方面在联合国框架内持续呼吁政治解决,这种“不拱火、不添乱”的态度,恰恰是对全球战略稳定的最大贡献。

最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正试图把乌克兰变成“核门槛试验场”。

当丹麦企业忙着转移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苏联时期图纸时,当北欧国家的雇佣兵频繁登上“乌克兰”号巡洋舰时,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背后,实则是西方在系统性地拆解乌克兰的战略资产。

一旦这些技术资料流入北约体系,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将呈几何级增长。

而特朗普政府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默许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对俄本土进行“有限打击”,这种玩火行为离普京所说的“俄罗斯不存在,地球也无意义”的红线已经越来越近。

历史的教训总是相似的,当年美国在越南和阿富汗扶持代理人时,何尝不是信誓旦旦要“保卫自由世界”?

可当战局不利时,西贡的直升机和喀布尔的运输机上抛下的,是被抛弃盟友的绝望。

现在乌克兰的“使命”同样如此——当它无法再为美国消耗俄罗斯时,等待它的可能不只是军援断供,还有更残酷的战略清算。

而中国始终坚持的,是超越阵营对抗的和平方案,因为我们深知:在核阴影笼罩的今天,任何试图通过代理人战争谋求霸权的行径,最终都将把人类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