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到1946年,蒋介石手里曾经握有过430万大军,如此庞大的数量和各种天上地上的辎

到1946年,蒋介石手里曾经握有过430万大军,如此庞大的数量和各种天上地上的辎重装备,被只有127万军队的解放军彻底打败,怎么说也是能力不行,再找借口徒增无颜。 1946年曾叫嚣"三个月消灭共产党"的蒋介石,不但没有消灭共产党,短短三年有余的时间,却被共产党赶跑了。一个拥有绝对优势兵力和装备的统帅,竟被兵力不足其三分之一的对手打得溃不成军,这样的军事奇迹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致命问题? 从纸面实力看,1946年的蒋介石确实有狂傲的资本。国民党军正规军有陆军86个整编师、248个旅,共约200万人,特种兵、海空军、后方机关和学校等约156万人,非正规军74万人,总兵力43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为127万人,双方兵力对比悬殊到3.4比1的程度。更要命的是,国民党军接收了100万投降日军的装备,并获得美国政府的大量军事援助,包括100多艘舰艇、900多架飞机和大批枪支、火炮、弹药、坦克、汽车。 可蒋介石这个黄埔军校的校长,手握如此王牌却打出了一手烂局。问题出在哪?说白了就是这人从骨子里就有毛病。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几乎一直在打仗,从国民革命战争开始,到中原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军事指挥能力不可谓不高,手底下黄埔毕业军官无数,仍然被共产党按在地上摩擦。 蒋介石最大的问题就是用人不当,搞小圈子。他只信任自己的黄埔嫡系,对那些真正有本事但不是自己人的将领要么排挤要么不重用。蒋介石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军事战略上的错误,指挥作战上的混乱、无能,更深刻的原因是他缺少一流的军事参谋、将领。在国军的指挥中枢和前线,充斥着顾祝同、刘峙、胡宗南等庸才。这些人能力平庸,但因为听话顺从,就被委以重任。 再看他的军事指挥,完全是瞎指挥。明明应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他却到处分兵把守,占了一堆大城市就以为万事大吉。从大的战略上:蒋介石一味占领大城市,然后分兵把守,包袱越来越重,机动兵力越来越少。这种战略思维根本就是门外汉水平,给解放军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最典型的就是淮海战役,这一仗直接要了蒋介石的老命。战役至1949年1月10日胜利结束,历时65天,消灭国民党军5个兵团和1个绝靖区的部队,计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余人。一场战役就损失了55万多人,这种败法简直是耻辱。毛泽东进行了这样的评价,他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而蒋介石呢,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王牌军被人家当饺子包了。 说到底,蒋介石败就败在自己的性格缺陷上。他疑心重,爱听奉承话,不能容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带好队伍?部下要么阿谀奉承混日子,要么各怀鬼胎等着看笑话。在用人原则上,蒋介石坚持"亲亲为先,德才次之";"用人必疑,疑人可用"等等。这套用人哲学在和平时期或许还行,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就完全不够用了。 军队内部的腐败也是一个大问题。从上到下都在搞腐败,克扣军饷、倒卖军火、吃空饷,士兵们连饭都吃不饱,还指望他们拼命?反观解放军那边,虽然装备差点,但上下一心,为了理想而战,这种精神力量是金钱买不来的。 1949年4月,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到了这个时候,蒋介石才意识到大势已去,可为时已晚。他在台湾的日子里曾经反思过自己的失败,蒋介石曾经慨叹:"此次之失败最大原因,乃在于新制度未能适合现在之国情与需要,而且并未成熟与确立,而旧制度先已放弃崩溃。"但这些都是表面文章,真正的问题是他这个人根本就不适合当最高统帅。 从430万打到最后只能带着残兵败将逃到台湾,这样的败绩在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彻底宣告了蒋介石在大陆统治的终结,也证明了一个道理:光有枪杆子没用,关键是这枪杆子得掌握在对的人手里。 蒋介石从430万大军的最高统帅沦落到败逃台湾的政治孤魂,这个教训够深刻了。能力不行就是不行,再多的借口也改变不了失败的事实。大家觉得蒋介石败得最冤的是哪一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