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苏青:原谅男人的好色,却不原谅社会对男人好色的纵容

笑笑维克 2024-04-07 02:44:49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苏青是与张爱玲齐名的畅销书作家。她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结婚十年》,曾一版再版,轰动一时。除了写作,苏青还办杂志,她创办的《天地》杂志,吸引了当时许多有名的作家为其撰稿,其中张爱玲作为主要撰稿人,与苏青珠联璧合,制造了许多热门话题。

苏青的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早婚让她中断了大学学业,专心做起少奶奶

生于1914年的苏青,比张爱玲大六岁。苏青的童年是在乡下外婆家度过的,备受宠爱,童年生活无忧无虑。八岁时,父亲将她和母亲接到上海,开始上小学。父母对苏青的期望比较高,想要好好培养她,给她请了家庭教师学习英语和音乐舞蹈。苏青的父亲是留过洋的,虽然重视女儿的教育,但她对父亲的印象并不好,“玩啦、嫖啦、姘居啦,种种把戏,还是层出不穷”,眼见母亲所受的痛苦这给幼时苏青的心理投下浓重的阴影。

在苏青11岁时,她父亲就去世了。1933年,苏青考取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而此时她已经遵从父母之命订婚了。上大学没多久,男方家人就催促完婚,致使她在大学第一学期时她就结了婚。到第三学期,她生下了女儿,从此辍学在家,专心做起了少奶奶。

苏青

本来安心做个少奶奶也是那个年代大多数女人的理想生活,但对苏青来说,传宗接代、婆媳关系、丈夫外遇等等狗血的婚姻生活让苏青难以忍受。由于接二连三生的都是女儿,苏青不仅要看婆家人的脸色,她丈夫也对她越来越失去尊重,更在外面私情不断。本来她从小就对父亲种种不负责任的荒唐行径非常痛恨,而她自己竟然也陷入了这样可怕的婚姻生活中。

然而,生活的苦闷并没有让苏青消沉,她除了在家抱孩子,闲暇时就躲在屋里看书。1935年,苏青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了《产女》一文,发表在林语堂主编的杂志《论语》上,这是她写作的开始,同时也给了她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自信心。

苦闷不幸的婚姻生活使苏青在结婚十年后毅然离婚,并将自己的婚姻生活经历写成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

有一次,苏青伸手问丈夫要钱,在争执中被丈夫打了一耳光,并冷言冷语讽刺她。遭受如此屈辱的苏青对婚姻彻底失去了希望,她感到愤恨不平。那个时候她在报刊发表评论文章,直言可以“原谅男人的好色,却不原谅社会对男人好色的纵容”。应该说苏青是较早就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面对丈夫的不忠和暴力,尽管前途渺茫,但她毅然决然和丈夫离婚。

离婚后,苏青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成自传式小说《结婚十年》,1943年,小说在《风雨谈》杂志连载,由于对自己十年婚姻生活真实的描写和大胆的揭露,小说受到了读者的热捧,街谈巷议,一版再版,使苏青一度成为当时上海文坛最为畅销的作家。

在写作的同时,苏青还办起了杂志。1943年10月,苏青的“天地出版社”挂牌开张。同时,《天地》月刊也创刊了,她自己集作者、编辑、发行于一身。为了邀稿,苏青不遗余力,得到当时许多著名作家的支持,像周作人、胡兰成等都是《天地》杂志的撰稿人,张爱玲的文章更是几乎每期都有,她和苏青俩人是相互欣赏的。

《天地》杂志

苏青与张爱玲的友谊始于《天地》杂志。张爱玲为苏青散文集写序——《我看苏青》

1944年,张爱玲为苏青的散文集《浣锦集》写序——《我看苏青》。在文章开头,张爱玲就写到她们的友谊:

苏青与我,不是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样密切的朋友,我们其实很少见面。也不是像有些人可以想象到的,互相敌视着。同行相妒,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何况都是女人——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可是我想这里有点特殊情形。即使从纯粹自私的观点看来,我也愿意有苏青这么一个人存在,愿意她多写,愿意有许多人知道她的好处,因为,低估了苏青文章的价值,就是低估了现代的文化水准。如果必须把女性作者特别分作一档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对于孤傲的张爱玲来说,能被她真正欣赏的女作家实在很少,但她对苏青却另眼相看。其实论写作,张爱玲比苏青高超很多,但她仍然看出了苏青有她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张爱玲说“苏青是乱世里的盛世的人”,说她和苏青一样,都有非常明显的世俗的进取心,但她为避嫌,可能会刻意遮掩,而苏青的俗,“常常有一种无意的隽逸”,她的作品里极少“玩味人间的成分”。

张爱玲说苏青最好的时候能够做到一种“天涯若比邻”的广大亲切,“唤醒了往古来今无所不在的妻性母性的回忆,个个人都熟悉,而容易忽略的。实在是伟大的。她就是‘女人’,‘女人‘’就是她。”虽说赞美的品性并不是苏青所独有的,但却是张爱玲所缺乏的。对于生活及与人交往,苏青的适应能力显然更强。

苏青

苏青、张爱玲与胡兰成之间关系微妙,但张爱玲仍将苏青作为朋友

与张爱玲的清高、孤僻不同,苏青是红尘现实之人,她风风火火、忙忙碌碌、热热闹闹,总是带着烟火气,有着柴米油盐的算计和夫妻之间爱闹小别扭的那种庸俗与可爱。她的文字从来没有永恒不朽的野心,只谈些吃饭穿衣、相夫教子的烦恼与快乐。她所涉及的大多是眼前所见的,能抓得住的实实在在的生活,至于广大世界的风云变幻,于她是抽象的,她只有贴肤可感的琐碎日子里的生计。

张爱玲说:“苏青是乱世里的盛世的人”。她想在乱世里抓住一些切实可靠的东西,她对生活格外认真,对人生有最基本的爱好,对理想的生活有着具体的描述,而不是像张爱玲一样,碰到人生最坚实的部分,就马上又退缩回自己的虚无中。

苏青和胡兰成的关系并不一般,在《结婚十年》中,其中有个叫谈维明的,知识丰富,巧舌如簧,他用花言巧语将苏青骗上了床。据说这个谈维明就是影射胡兰成。胡兰成也写苏青,说她的人生理想是“有一个体贴的,负得起经济责任的丈夫,有几个干净的聪明的儿女,在家有公婆妯娌小姑也好,只要能合得来,此外还有朋友,她可以自己动手做点心请他们吃,于料理家务之外可以写写文章”。

1944年初,胡兰成通过苏青认识了张爱玲。苏青大概也没想到,他们见面没几次,就打的火热,还结婚了。婚后有一次,在苏青的住处,张爱玲碰到胡兰成也在那里,三个人当时都很尴尬。因此,苏青和张爱玲之间一点嫌隙没有也是不可能。在《我看苏青》中,张爱玲写道:“像苏青,即使她有什么地方得罪我,我也不会记恨的。”

苏青

苏青在办杂志时,得到陈公博的大力帮助。抗战胜利后,苏青一度受到波及和牵累

苏青在办《天地》杂志时,曾得到过当时的伪上海市长陈公博的帮助。抗日战争结束后,陈公博因汉奸罪被捕,并于1946年被枪决。苏青因与陈公博的这层关系,且文风大胆,她被惨骂为“文妓”和“汉奸文人”。

在1947年出版的《续结婚十年》中,苏青伤感回忆:

我回忆酒红灯绿之夜,他是如此豪放又诚挚的,满目繁华,瞬息间竟成一梦。人生就是如此变幻莫测的吗?他的一生是不幸的,现在什么都过去了,过去了也就算数了,说不尽的历史的悲哀啊。

而对于汉奸文人的罪名,苏青也曾辩解过:

我在上海沦陷期间卖过文,但那是我“适逢其时”,亦“不得已”耳,不是故意选定的这个黄道吉日才动笔的。我没有高喊打倒什么帝国主义,那是我怕进宪兵队受苦刑,而且即使无甚危险,我也向来不大高兴喊口号的。我以为我的问题不在卖文不卖文,而在于所卖的文是否危害民国的……假如国家不否认我们在沦陷区的人民也尚有苟延残喘的权利的话,我就如此苟延残喘下来了,心中并不觉得愧怍。

但许多事情并不是能解释清楚的,个人在时代的大风大浪面前是没有多少自主性的。苏青毕竟和张爱玲不同,她离婚后独自抚养几个孩子,还要照顾母亲、兄弟姐妹等,其中有多少心酸和无奈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解放后,张爱玲去了香港,后又定居美国。苏青则拖家带口一直留在大陆,在几次政治运动中,她受到较大冲击。晚年和离了婚的小女儿住在上海。1982,69岁的苏青在贫病交加中凄然离世。

0 阅读:0

笑笑维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