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东农村80后小时候拜年二三事

家乡风土 2024-10-19 14:50:06

在豫东老家,初一吃过早饭后整个村庄的人会互相串门拜年,主要是辈分低的人向辈分高者拜年。

一个家族的小孩去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压岁钱和零食,如果不是一个家族,又没什么太深的交情,一般不给压岁钱,但一定会给零食,比如瓜子、花生(老家叫落生)等。为了吃瓜子多次拜年的小孩小时候,我爷爷奶奶单住一个院子,过年那一天早晨在我家吃早饭,吃了早饭有时就回到自己的院子,这时拜年的就来了。小时候虽然家里孩子多,印象中感觉和周围孩子少的家庭没太多不一样。像过年,父母买的零食也不比别的人家少,不过记得很清楚的也就是买很多瓜子和花生,其他的有没有都忘了。父亲过年有时要买一大袋咸瓜子,一大袋炒好的原味的花生,可能一袋有几十斤吧,那时就觉得随便吃,带着小伙伴到家里拿。爷爷奶奶那里,父亲也买了零食和香烟招待拜年的人和接下来走亲戚的人。记得每年父亲都要买一大袋瓜子和花生扛到爷爷家,花生和我家的一样,就是瓜子不一样,是塑料袋装着的,一大袋里面又分成很多小包,至少得有50包吧,有时会买上两大包。

鞭炮——豫东过年的标志之一

这样小包装的,小孩子进来拜年,爷爷奶奶直接拿上一包,就装到孩子口袋了。爷爷奶奶一向很大方,只要有人来,花生瓜子使劲让人吃。如果是小孩子,不吃的话,也要给他们口袋装上一包瓜子。那年,我家周围四五个小伙伴,一起去我奶奶家拜年,奶奶就给他们拿花生和瓜子,孩子们都不要花生,只要了瓜子。瓜子拿回去吃完,觉得好吃,又三三两两的去给我奶奶拜年。或许奶奶年纪大了记不清这些孩子来了又回,或者她也不想记这么清,一看他们来,赶紧又拿花生、瓜子。就这样一上午,这几个孩子大概反复到我奶奶家拜年好几次,无一例外,得到好几包瓜子。不能随便吃的瓜子我有个远门大娘,私下说是那种聪明又小气的人吧,她家里也有老人,每年拜年的人也是络绎不绝。不管有多少人,他们都是用两个盛菜的盘子,一个倒上花生,一个倒上瓜子,那么平的盘子,倒满也装不多少,他们也不倒满,就是盘子中间放一点。去他家拜年,看着很热情,端着盘子的零食到你面前让你抓,盘子里就那么一点,你能抓多少。所以我们去她家拜年,再怎么让,也没有抓过他们的瓜子。而我们家,还有其他人家,用个大托盘,花生瓜子倒满,谁来直接往人家口袋装,尤其是我爸,往人口袋装瓜子的院子,实在像个土财主。或许我家不会像大娘(如今他们已经离开很多年了)那样精打细算,到现在两家若从经济上比,我家是比不过人家。但如果从家庭的和谐和美满来说,我觉得我们是幸福的,这是不是和爷爷奶奶的大方和善良有关,我想肯定有的。讲意思的邻居我们那里还有个规矩,即便年龄相差再大,只要是同辈,一般是不会给压岁钱的。有一年我小弟出门看到我的邻居嫂子,觉得她年龄大,立刻就对着她说嫂子,拜拜年,说着就要磕头。嫂子一把拉住我小弟,从兜里掏出了几块钱的压岁钱,递给我小弟。我母亲拉着我小弟不让收,嫂子坚持给,这也是邻居间的情谊。饺子(已经不像扁食了)——豫东过年的标志之二

还有一位比我们辈分小一辈的侄媳妇,用老家话说是一个非常讲意思的人。她嫁过来时我弟弟们还很小,因为两家住的近,关系不错,每到过年,她都要给我两个弟弟压岁钱,我母亲也是一直不要,她则坚持给。后来她生了孩子,我母亲每年给她家孩子的压岁钱,要超出一般邻居给的好几倍。用母亲的话说,人家看得起咱,咱就不能让人家吃亏。被拒绝的压岁钱我们那里还有个规矩,年前结婚的男人年后出来拜年,到谁家就要按小孩子对待,给开压岁钱。很多人出于讲究,年前结婚的话,年后初一这天就不出来拜年,以免到了别人家好像是要压岁钱似的。有一年一个年前刚结过婚的大男孩过来拜年,母亲赶快找了张红纸包了二十元给那个大男孩。男孩笑了,说我妈跟我说了,不让我出来拜年,可是我想给大家聚聚说说话,就出来,说话归说话,我肯定不会要压岁钱的。母亲说,你拿着吧,这是规矩!男孩说,行,您先放着,等我回去的时候拿。母亲几乎一直注意着男孩,很怕他走了不拿压岁钱,就这样,还没看住,男孩呆了一会儿,赶紧跑了。母亲拿着压岁钱追出来,男孩已经跑远了。姥爷对我们随地磕头的“嫌弃”有一年父母很忙,派我们跟着表哥表姐一起,在大年初二去跟姥爷拜年,叮嘱我们一定要给姥爷磕头。我们一行五六个人前往姥爷家,到家时姥爷不在家,舅舅舅妈在做饭,另外几个表哥表姐也过来了,我们就在门口等着姥爷回来。大概是姨妈们都嘱咐给姥爷磕头了,姥爷一回来,才走到院子里,我们十多个人一起跪下,就给姥爷磕头。初一半凌晨村庄绽放的烟花——豫东过年的标志之三

姥爷站在门口哭笑不得,他高兴外甥和外甥女知道给他磕头拜年,但好像不高兴就在院子里拜年。回家告诉父母给姥爷磕头的情景,父亲说,你们这是不懂事,也怪我们没有教你们,拜年磕头,不能看见就跪下,要把长辈让到堂屋,坐在桌子前,你再拜年。想到当时姥爷的表情,看来父亲分析的对,姥爷可是村里知书达理的“秀才”!“糊涂”的奶奶那时拜年,同一个家族的基本都要真的下跪磕头,不同家族甚至不同姓氏的,也不过是说说客气话。实在人见到长辈,扑通一声就跪下直接磕头;精明一些的,抓住老人的手,爷爷、奶奶,拜拜年吧,说着就作势要磕头。老人也不傻,非亲非故,肯定不让他真磕头,说一声小着呢(意思是自己还年轻),磕啥头,顺手就让到旁边的椅子上。我奶奶是个实在人,年纪大了,也有点糊涂了,有人来拜年,说奶奶拜拜年,给您磕一个。

奶奶就说,磕吧!我父母看奶奶这样,也就一直陪在她身边招待来拜年的人。如果奶奶一点也不客气的让人家磕头,母亲就对来人说,哎呀,老人糊涂了,磕啥头,赶紧坐下歇会儿。你要问奶奶糊涂没有,她会说,磕就磕吧!我有时真不确定奶奶到底糊涂了没有,她年轻时就是那样,从不会说谎作假,就是很实在的人。这些年,串门拜年也都不兴磕头了,甚至也不像以前全村都串着拜年了,可能很多小一点的孩子都没经历过那种全村拜年的岁月,作为80后,回想起来,感觉是那么难忘,好像就在昨天。

0 阅读:13

家乡风土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