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了!比亚迪双宋的销量,快赶上整个长城汽车的销量了!

曼曼观察世界 2024-11-06 19:31:29
引言

曾几何时,长城汽车作为自主三强之一,风头一时无两。然而,比亚迪靠着“停产燃油车”的大胆决定,一路飙升销量,10月销量竟达到50多万台,几乎是长城的五倍。这一次,长城的“利润优先”策略还能支撑多久?

正文

面对比亚迪的强势增长,长城汽车似乎有些招架不住了。10月长城销量刚刚超过11万台,比去年同期还少了11.05%。而前10个月销量累计也仅97万台,比亚迪的300万简直是个“天文数字”。长城的车卖得少,是“宁可不赚钱也不降价”的固执,还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迟到者压力?

比亚迪这边,依靠新能源市场的强大优势,在市场上形成了压倒性的胜利。说起来,几年前比亚迪宣布停产燃油车的时候,业界都在笑它“冒进”“不切实际”。结果呢?人家靠着新能源车,单单10月就卖出了50多万台。宋PRO、宋L之类的车型更是风生水起,双宋系列卖出11.49万台,这可是跟长城总销量不相上下的数据啊!

反观长城汽车,早些年“走稳健路子、不盲目追求销量”的策略如今显得有些保守了。2023年长城在技术研发上投入超过110亿元,研发队伍也有2.4万人,这么大的阵仗,可惜市场效果却迟迟未见,反倒让比亚迪甩了几条街。前10个月长城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只有27.4%,远不及比亚迪的全力投入。这种差距,实在令人唏嘘。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观点很清晰:“宁可市占率少一点,也不做亏本生意。”他认为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就是一场“亏本赚吆喝”的游戏。长城不想在这场游戏里赔钱,而是希望稳扎稳打,利润优先。这样的理念虽然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无可厚非,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这种不追逐市场份额的策略,真的还能行得通吗?

比亚迪之所以能在新能源市场上大获全胜,靠的是当年果断放弃燃油车,选择全力发展新能源。这种大胆的决定,让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上建立了绝对的优势。而长城虽然在近两年也加大了新能源的投入,但起步晚、步子小,现在只能看着比亚迪一路高歌猛进,自己却有些“吃力不讨好”。

长城一直坚持“利润为王”,甚至不惜以牺牲销量来保证盈利。但问题是,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消费主流的今天,销量意味着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长城若不调整策略,很可能在这场新能源竞赛中被边缘化。想象一下,当大街上比亚迪、特斯拉随处可见,长城却在市场中变得“可有可无”,届时它还能靠“利润”支撑多久?

长城2023年在研发上投入了超过110亿元,这在自主品牌中算是“大手笔”了。然而,这些投入并未直接转化为市场成果。相反,市场上的消费者更愿意为比亚迪买单,这说明长城的技术投入在某种程度上和市场需求脱节了。技术是发展的动力没错,但如果没有市场转化,这些投入又有什么意义?

长城至今仍然依赖燃油车,这一点从其哈弗、坦克等品牌的销量占比中可见一斑。燃油车占总销量的70%以上,新能源车仅27.4%,这不仅影响了长城的市场竞争力,也让其在新能源赛道上“拖了后腿”。未来汽车市场注定会向新能源倾斜,长城的这一传统车包袱,能否放下?

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成功不仅带来了销量的提升,也提升了品牌价值。它不再是传统车企的一个“跟随者”,而逐渐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领军者。而长城,若无法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突破,恐怕难以跟上市场步伐,更难以提升品牌形象。

比亚迪如今已经稳居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头把交椅”,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也逐渐有了话语权。长城汽车,若不能迅速追赶,很可能会在未来市场洗牌中被边缘化,甚至跌出自主品牌前三的地位。到那时,“利润优先”的策略会成为前进的助力,还是羁绊?

结语

说到底,长城汽车的困境不仅是销量和利润的取舍,更是传统与变革的拉锯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新能源革命”中,谁都想分一杯羹,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笑到最后。比亚迪靠早年的“冒进”成就了今天的辉煌,而长城要想在新能源赛道上追赶,必须尽快做出更大胆的决策。或许未来的长城还能再次崛起,但前提是它能看清未来的方向,放下过去的包袱。

0 阅读:0
曼曼观察世界

曼曼观察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