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弱国无外交。
现实往往就是如此。
如果你强大起来,那么曾经抛弃你的,不理睬你的,鄙视你的,不重视你的,都纷至沓来……
不管人也好,还是国家也好,雪中送炭的总是少,锦上添花的总是多,嫌贫爱富的总是多……
故人不就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02
对于俄罗斯人而言,他们其实大概就感受的非常深刻了。
要知道,俄罗斯人在1480年才摆脱了蒙古金帐汗国240年统治,独立发展了。
不过1380年大决战获胜之后,俄罗斯人就严重动摇了蒙古人的统治了,尽管依旧被统治着,但俄罗斯人的独立性其实要远远高于决战之前。
当时俄罗斯地区依旧四分五裂,诸侯割据,混战不休。
其中莫斯科公国通过不断兼并,实力越来越强,并且因为在1380年击败蒙古军队而名声大噪,成为当时诸侯公国当中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国,也大概是能统一俄罗斯地区的主要诸侯国。
03
15世纪末,莫斯科公国一方面积极继续力量要彻底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统治,一方面对外积极跟其他欧洲国家缔结国际同盟。
1453年,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被覆灭了,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土耳其)给攻陷了,宗室男性全部被灭。
这个奥斯曼帝国对外采取的是积极扩张、不断军事征服的战略,对欧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是欧洲人的噩梦。
尤其是奥斯曼帝国以穆斯林人为主。
这对于信仰基督教的欧洲(包含莫斯科公国等)而言,奥斯曼帝国是巨大的威胁。
欧洲尤其是西欧主要信仰天主教,俄罗斯地区的莫斯科公国及其他诸侯国主要信仰东正教。
因此,反奥斯曼帝国,缔结同盟共同防御当时非常强大,对外扩张非常凶猛的奥斯曼帝国,就是当时欧洲,包括莫斯科公国的对外政策当中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了。
奥斯曼帝国不仅向黑海北岸扩张,还向中南欧扩张,威胁极大。
04
在当时,欧洲国家也十分重视发展和维护跟莫斯科公国的关系,主要目的很明显,就是希望莫斯科公国能够从北部牵制奥斯曼帝国,甚至进攻奥斯曼帝国,缓解欧洲南部中部的巨大压力。
1469年,罗马教廷就派遣使臣到莫斯科公国,跟当时的沙皇或者说大公伊凡三世商讨联姻问题。
联什么姻?
罗马教廷意图促成伊凡三世跟拜占庭帝国公主索菲娅联姻。
这其实对当时的莫斯科公国而言是巨大的飞跃,因为娶了这个索菲娅,莫斯科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的宫室、徽章、礼仪等,伊凡三世从此以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自居,俄国此后对奥斯曼帝国所占领的拜占庭帝国的疆域一直野心勃勃,意图收复,尤其是黑海海峡和君士坦丁堡。
俄罗斯人的第三罗马帝国思想,也是从这个时候衍生并且越来越强烈的。
05
在当时,罗马教廷(天主教)是国际事务中心,它竟然主动跟莫斯科公国沟通并且极力撮合这个婚姻,说明它对莫斯科公国非常重视,也看得出来当时莫斯科公国的影响力非常大。
实际上,此后,双方互派使臣,频繁往来,莫斯科公国也得以借助罗马教廷跟欧洲各国开始接触。
如果当时莫斯科公国实力不强,影响力不大,罗马教廷会这么积极主动吗?
痴人说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