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硅谷奇才,创立的脸书成为改变全球社交的方式。
他不仅有着惊人的商业奇才,还成为“中国好女婿”,有着一颗热爱中国文化的心。
可谁能想到有一天,为了利息,这个“中国好女婿”竟然成为反华先锋?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披着羊皮的狼·】——»
2020年,美国国会举行针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听证会,当苹果、谷歌和亚马逊的负责人被问及“中国是否窃取美国技术”时,他们都谨慎表示“没有证据”。
可没想到,“中国好女婿”扎克伯格却斩钉截铁地表示:“中国窃取美国技术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这话让在场的都为之震惊,要知道,自2012年扎克伯格与普莉希拉结婚后,他就正式成为了“中国女婿”。
婚后的他更是对中国文化的“疯狂示好”,不仅规定女儿中文为第一语言,甚至还在天安门广场晨跑,破除西方说“雾霾有毒”的谣言。

这些操作,更是让不少中国网友直呼“这女婿能处!”,甚至有人期待脸书能顺利进入中国市场。毕竟,“爱中国”的扎克伯格,总比那些傲慢的硅谷大佬强吧?
但是,人设立得越猛,翻车就越狠。

当脸书因拒绝遵守中国数据安全法规而无法进入中国市场时,扎克伯格的“中国情结”瞬间蒸发。
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反华骚操作”:

在听证会前,脸书就已被曝光雇佣公关公司抹黑TikTok,声称其“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试图借政治手段打压竞争对手;
更讽刺的是,就在扎克伯格指责中国“剽窃技术”的同时,脸书却被曝出多次抄袭TikTok的功能设计。
甚至还推出山寨版短视频应用Lasso和Reels,但却因“画虎不成反类犬”而惨淡收场。

不仅如此,扎克伯格也深知华盛顿的政治游戏规则,通过游说政府和散布“中国威胁论”,试图借助行政力量打压竞争对手。
他甚至在《华盛顿邮报》发表署名文章,呼吁加强互联网监管,明里暗里针对中国企业。

好家伙,前脚还在中国“秀恩爱”,后脚就翻脸不认人?
这波操作,堪称“商业版川剧变脸”,连美国网友都看不下去了,纷纷吐槽:“扎克伯格,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但有句话说的好,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扎克伯格的“吃饭砸锅”行为,终究迎来了现世报:

«——【·“吃饭砸锅”终遭反噬·】——»
2021年至2022年间,扎克伯格个人财富蒸发超过1800亿美元,从全球富豪榜第五位跌出前十。
与此同时,脸书母公司Meta股价暴跌26%,创下美国上市公司单日市值蒸发纪录。

此外,商业决策的连环失误加速了Meta的衰落。
在社交主业遭遇瓶颈的情况下,扎克伯格孤注一掷押注“元宇宙”概念,甚至将公司更名为Meta。
然而这个耗资百亿美元的“未来愿景”很快沦为笑柄:

虚拟世界空无一人,技术体验糟糕透顶,投资者信心崩塌。
分析人士指出,扎克伯格对元宇宙的痴迷恰恰暴露了他对真实世界用户需求的漠视——当一个CEO更关心政治操弄和概念炒作而非产品创新时,企业的衰落已成定局。
在失去中国市场的同时,扎克伯格在西方也遭遇信任危机。

2021年,他被美国媒体评为“年度恶人”,评语直指他“创建了世界上最糟糕、最具破坏性的网站”。
不仅如此,脸书还频发生泄露隐私、虚假信息传播等问题,使其在年轻用户中的吸引力持续下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扎克伯格恶意中伤的TikTok全球下载量突破30亿,成为Z世代最喜爱的社交平台。
从商业伦理角度看,扎克伯格的失败具有必然性。

一个将商业利益置于道德之上的企业,无论规模多大终将失去用户信任;一个靠剽窃和打压竞争对手而非自主创新的公司,注定难以持续发展。
正如中国古语所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扎克伯格的故事正是这句话的最佳注脚。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科技事业遭遇滑铁卢后,扎克伯格转而与妻子投资生物医药领域,号称要“攻克所有疾病”。

«——【·科技不行,改行救人?·】——»
2023年10月,扎克伯格夫妇宣布投资2.5亿美元,在纽约建立“细胞生物中心”,目标直指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疑难杂症。
他们的计划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情节:打造“细胞机器”,让它们在人体内巡逻,像“警察”一样提前发现并消灭疾病。

这一愿景被专家形容为“远超当前医学水平”,甚至有人调侃:“扎克伯格是不是把《奇幻之旅》当真了?”
但扎克伯格并非唯一一个押注生物医药的超级富豪。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就曾豪掷30亿美元投资抗衰老公司Altos Labs,目标是“逆转衰老,活到150岁。”
而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更夸张,直接尝试“换血续命”,希望靠年轻人的血液重返青春。
相比之下,扎克伯格的“攻克所有疾病”听起来更“公益”一些。

但外界仍质疑:这是真科研,还是又一次“人设营销”?
毕竟,他曾经靠“中国好女婿”形象狂刷好感,结果一遇商业挫折就翻脸成“反华先锋”。
目前来看,扎克伯格的生物医药布局还算靠谱:

他与顶级学府,比如耶鲁、哥伦比亚等大学合作,将目前的研究聚焦前沿领域,像免疫细胞治疗、精准医学等。
而且如今,已有初步成果。

之前在美国新冠疫情肆虐期间,扎克伯格生物中心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联合开展了关于“BinaxNow快速检测抗原能否检测新冠病毒”的研究。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抗原检测在全州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这也算是他们在生物医药领域为数不多的亮眼成绩之一。

可即便如此,扎克伯格夫妇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征程才刚刚起步,未来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要知道,一款新药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获得批准上市,平均需要10-15年的时间,期间还需要投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并且失败的概率极高。
即便是全球顶尖的药企,也时常在研发过程中遭遇滑铁卢,更何况是半路出家、在生物医药领域缺乏深厚积淀的扎克伯格团队。

如今,扎克伯格仍在挣扎,试图通过投资生物医药“洗白”自己。
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中国好女婿”的虚伪面具,早已被撕得粉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