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第1年,抓住这些机遇,容易实现“低分高就”

觅风评教育 2025-02-02 04:50:41

2025年,是陕西、山西、河南等8个省份实行新高考的第一年,高考录取规则的变化,会产生“首年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在新政策首次实施的阶段,因高考录取规则变动、信息不对称、高考生及家长适应不足等因素,而形成的特殊窗口期。高考生及家长如果能抓住新高考落地第一年可能出现的短暂机会,极有可能以相对较低的分数进入更高层次的院校或专业。

这些机遇主要有:本科批次合并,采取院校+专业组的模式,分数线波动非常明显,往年分数线参考价值降低。部分原二本院校的优势专业可能因批次合并获得更高关注度,录取分数(位次)会明显上升,而部分原一本院校冷门专业可能出现“断档”,即使原985,211大学也不例外。给低分段考生带来新机遇。在老高考时期,原来只能读二本大学的分数,在新高考第一年,志愿填报得当,大概率会冲上985大学或211大学。

不少高考生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顾虑,读985大学的冷门专业能就业吗?试想一下,在就业艰难的大背景下,即就是读二本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较为热门的专业,同样不好就业。专业不可能跟随大学生一辈子,但985大学的招牌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况且,在985大学上学,还有转专业、辅修第二专业的机会,还可以跨专业考研,985大学带给一个人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多的是对个人以后成长的综合影响。

专业组的拆分,在院校+专业组的志愿填报模式下,1所大学会把原来的专业拆分成若干个专业组,“干净”专业组的录取位次会明显上涨,如某所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5+3一体化”,若是1个单独的专业,不怕专业调剂,专业又热门,就容易拉高录取位次,位次上涨3000----50000位次也不足为奇。若是1个专业组既有临床医学、还有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卫生检验与检疫等多个专业,就有专业调剂的风险,最低录取位次很有可能大幅下降。

招生计划变化,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所报考学校的专业招生计划,一个是上游高校招生计划的增减,都是影响录取位次变化的重要因素。例如上游高校的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等高校,2025年招生计划总数比2024年增加1000个,那么,下游的高校如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总体录取位次就会有下降的可能。最好的应对办法是,把高于自己位次的高校招生计划进行统计分析,适当调整。

新增高校、新增专业与交叉学科,首年新增录取的高校,往往因为没有可以参考的数据,加之学校的影响力有限,报考热度不高,在第一年往往录取分数不会太高。另外,不少高校为适应新高考可能增设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首年招生因认知度低可能导致录取位次偏低,这些都是报考的机遇。

新高考首年的机遇本质是“规则重塑期的短暂窗口”,它既包含机遇也暗藏风险,高考生及家长需在充分理解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进行精准卡位将“低分高就”从概率事件转化为系统化升学方案,最大化利用这一窗口期,实现“低分高就”,圆名校梦。

0 阅读:8

猜你喜欢

觅风评教育

觅风评教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