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犯人处决后,遗体还需要这样处理!怪不得不能还给家属

鉴策史海 2024-10-16 18:49:20

死刑,是法律赋予的最严厉惩戒,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死刑犯被处决后,家属往往得不到一具完整的遗体,获得的只有一个简单的骨灰盒。

对此,很多家属不能理解,表示人死都死了,为何不能再看遗体最后一眼?

究其原因,我们才发现,看似无情的表现,反而是在为犯人家属考虑,属实暖心!

死刑犯的最后时光

死刑执行前的最后24小时,对犯人来说是无比煎熬的。恐惧、绝望和悔恨会将他们包裹,而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

在这最后的时光里,死刑犯会被送往一个专门的监狱,接受严密的看管。绝望之下,有些罪犯甚至会萌生提前结束生命的念头。

与其在恐惧中等待死刑,不如自己主动迎接死亡。这种想法看似疯狂,但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却并不罕见。

可监狱方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他们会加强对死刑犯的看管,防止他们自残或自杀。即使是那些最想死的罪犯,也必须忍受煎熬,一直等到行刑的那一刻。

为了让死刑犯能够平静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狱方会安排心理专家对他们进行疏导。通过交谈,让他们释放心中的压力,缓解临死前的恐惧。

同时,狱方也会尽可能满足死刑犯的合理要求,这不仅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体现,更是给予了死刑犯最后的尊严。

有的死刑犯会提出想吃一顿丰盛的大餐,狱方会特意为他们准备可口的食物。毕竟,这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餐,应当让他们吃个尽兴。

有的死刑犯希望见家属最后一面,狱方会安排他们与亲人见面。虽然时间很短暂,但能够与至亲告别,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泪水中,有亲情的不舍,也有对过去的忏悔。

还有一些死刑犯会选择给家人写一封遗书,将自己的歉意、叮嘱都写进信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的留恋和对亲人的愧疚。

就拿2011年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的艾宏来说,行刑的前一天,狱警按照规定给了艾宏700元,表示她可以买自己喜欢的衣服,执行死刑时候穿。

艾宏告诉狱警,她不要,她只想简简单单吃一顿饭,一碗面条两个鸡蛋,但最终她也没有吃完。

她还要求给家人写一封遗书,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交代完一切后,艾宏颤颤巍巍地走向刑场,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大多数死刑犯在监狱的最后一晚是睡不着的。特制的牢房里,回荡的只有他们辗转反侧的声音。

这一夜,是死刑犯对人生最后的思考。尽管他们曾经罪大恶极,但在死前,他们或多或少展现出了人性中脆弱的一面。

他们或大喊大叫,嘶吼着乞求宽恕;或陷入死一般的沉默,眼神空洞无助。

他们会下意识地做出一些小动作,反复捋头发、咬指甲、抖腿……生命的尽头,总会让人反思过去,懂得生命的可贵。

他们在黑暗中煎熬,漫长的痛苦一直持续到天明。当第二天的太阳照常升起,死刑犯的生命也该结束了。

死刑现场

死刑的执行,是一个庄严而沉重的过程。在我国,注射死刑已经成为主要的执行方式。这种方式相比枪决,更加人道,也更加不易给执行人员带来心理创伤。

刑场上,最高法院的领导、检察院的领导,都会在场监督。死刑执行的指挥人员会通过对讲机指挥全过程,以保证死刑的顺利执行。

执行死刑的任务,通常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来完成。他们有着强大的心理素质。毕竟,他们肩负着结束一个生命的重任。

伴随着死刑犯事先选好的音乐,死刑就开始了。死刑犯会被绑在行刑床上,手脚都被固定住。

医生会依次给他们注射三针药剂。

第一针是麻醉剂,用于让罪犯失去意识,进入深度昏迷状态。这样,罪犯就不会感受到痛苦,也不会有任何挣扎。

第二针是肌松剂。这种药物可以让罪犯的肌肉完全松弛,包括呼吸肌。这意味着,罪犯将失去自主呼吸的能力,完全依赖外部的维持。

最后一针,是高浓度的、致命的的氯化钾。这种药物会迅速扩散到心脏,导致心脏停止跳动。大量的氯化钾进入心肌细胞,扰乱了细胞的电解质平衡,最终导致心脏功能的丧失。

心电监护仪上,曾经代表生命的波形会变成一条直线。罪犯的呼吸停止,脉搏消失,瞳孔散大...所有的生命体征都消失了。

这时,医生会进行最后的确认,宣布罪犯的死亡时间。

犯人遗体的处置

死刑执行完毕,罪犯的生命也宣告结束。但对于执法部门来说,工作还没有完成,他们还要妥善处理罪犯的遗体。

在我国,死刑犯的遗体通常不会直接交给家属。而是在执行死刑后,立即送往火葬场进行火化。这样做有几个原因。

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假死的情况发生。虽然现代医学已经非常先进,但假死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为了杜绝这种风险,火化是最保险的方法。

人往火堆里一送,什么都没有了。

再者,不直接将遗体交给家属,也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死刑犯的遗体大多数是注射的,但也有极少数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是经过枪决的。

家属如果直接面对这样的遗体,可能会受到极大的心理冲击。为了减少家属的痛苦,避免不必要的创伤,通常会选择先火化再交付骨灰的方式。

但如果遇到骨灰无人认领或家属不愿意认领的情况,死刑犯的骨灰会交由专门的机构统一保管或安葬。

值得一提的是,在处理遗体的过程中,如果死刑犯生前表示过捐献器官的意愿,执法部门也会尽量满足。

这是对死刑犯生命价值的最后尊重,也是让死刑犯在最后为社会做一点贡献的机会。

死刑犯的遗体处置,是死刑执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法律的威严,也传递着社会的人文关怀。

它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无论曾经有过怎样的过错,都值得被尊重,被善待。

死刑的减免

既然死刑的执行这么苛刻,有没有人能逃脱死刑的制裁呢。

还真有,在我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奇葩”,1992年的他被判处死刑后,凭借自己的能力逆天改命,多次获得减刑,最终在2009年刑满释放,回归正常生活。

他就是李红涛。这李红涛说到底也是个人才,数理化成绩极佳,1984年考入了浙江大学的电子系。

毕业后的他不正干,多次对他人实施诈骗。警方将其逮捕后,他竟然还敢越狱,趁警察吃饭时,用铁丝将手铐解开,趁机逃走。

再次被捕后,他死性不改,撮合其他两名犯人,挖通监狱监狱墙壁再次逃窜。如此行径无非是对司法和法律的亵渎。

再次将其逮捕后,李红涛被关进了特制了牢房里。

这次他想跑也跑不掉了。意识到自己的大难临头,李红涛开始向狱警求情,他知道自己要被判死刑了,但心中还有个梦想,就是完成大学时期未完成的发明。

狱警看他是个人才,也就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发明还没完成,法院的判决就下来了,法院以诈骗罪、逃脱罪、盗窃罪多罪并罚判处李红涛死刑。

狱警表示他已经尽力了,眼看死刑就要执行。李红涛在危机关头终于把他的发明完成了——无刷电励磁电机。

此番发明效用至今,汽车航空等各种重工业领域都离不开它。李红涛也因重大立功的表现逃过一劫。出狱5年内,他又完成多项发明专利,只能说确实有点实力。

但李洪涛的案件只是个例,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要对法律有着最起码得尊重和敬意。

结语

死刑,是对那些罪大恶极之人的最后惩戒。它以一个生命的终结,换取更多生命的延续;以一个灵魂的泯灭,唤醒更多灵魂的善良。

愿天下再无犯罪,愿每个生命都能活得精彩而有尊严。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更加文明、更加公正的世界,让法治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资料来源

1.澎湃新闻-2022-07-13-《临死前24小时,死刑犯暴露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2.百度百科-《注射死刑-注射毒药、致命性注射是利用注射足以致命剂量的药剂使被注射对象瞬间死亡的过程》

3.中华网新闻-2017-01-03-《直击:女死刑犯的最后5小时人生(图)》

4.陇南成县社区矫正-2019-07-18-《「普法小课堂」关于死刑执行那些你不一定了解的事儿》

0 阅读:3

鉴策史海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