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有两位书生,陈彝爽和周茂方,他们不仅是同窗,更是莫逆之交。两人均出身于洛阳福昌,共同度过了无数个勤奋苦读的日子,并肩踏上了科举之路。然而,命运却对他们做出了不同的安排。陈彝爽一举成名,而周茂方却遗憾落榜。
随后,陈彝爽的人生如同春风得意,他娶了贤淑的郭小姐,育有一子,前程似锦,生活愈发美满。周茂方虽然口头上表示要向陈彝爽看齐,努力考取功名,但内心的变化却悄然滋生,连他自己也未曾察觉。
天宝年间,陈彝爽因官职调动,将前往蓬州担任仪陇县县令。他的母亲因怀旧而不愿随行,选择留在故乡。陈母年岁尚轻,生活自理能力尚可,陈彝爽无奈只得应允。临行前,郭氏为婆婆精心缝制了一件衣裳,却不慎被剪刀划伤,鲜血染红了衣料。尽管她多次尝试清洗,但血迹仍顽固地留存。然而,郭氏却觉得这是一种缘分,她对婆婆说:“这些年来,我始终陪伴在您身边,如今我将随他赴任,不能再亲自侍奉您了。这件衣裳上的血迹,就像是我对您无尽的思念和牵挂。请您珍重。”听到这番话,婆婆感动落泪,为有这样孝顺的儿媳感到欣慰。
在启程前往仪陇县之前,陈彝爽邀请周茂方同行,并承诺会资助他的生活,让他安心读书。周茂方看着陈彝爽家庭美满、事业有成,而自己却一无所成,心中不免有些尴尬,于是婉言谢绝了邀请。然而,陈彝爽坚持要他同行,最终周茂方只好答应。于是,陈彝爽一家三口与周茂方以及仆人们一同踏上了旅程。郭氏、陈义郎和仆人们乘坐马车,而陈彝爽和周茂方则骑着马匹。当时,陈彝爽的儿子陈义郎年仅两岁。旅途中,周茂方对陈义郎关爱有加,几乎视如己出。当一行人距离仪陇县还有约五百里路时,他们决定下马休息。陈彝爽和周茂方来到巴江边的高地上,眺望着浩渺的江水,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陈彝爽满怀壮志,豪情四溢,不断畅谈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周茂方在一旁听着,心中却五味杂陈。突然,他心生一计,决定与陈彝爽单独行动。他让仆人带着郭氏和陈义郎先行,声称自己与陈彝爽有要事相商,稍后会追赶他们。
随后,周茂方邀请陈彝爽前往附近的亭子共饮。两人沿着山路,一边欣赏着巴江的美景,一边谈笑风生。陈彝爽走在前面,毫无防备。周茂方见四周无人,迅速掏出准备好的金锤,猛然击中陈彝爽的后脑和脖颈。陈彝爽连哼都没来得及哼一声,便倒地身亡。
周茂方迅速将陈彝爽的尸体拖到江边,扔进汹涌的江水中。然后,他调整情绪,装作悲痛欲绝的样子,追上了郭氏。看到郭氏后,周茂方跳下马,大声痛哭,捶胸顿足,仿佛失去了至亲。
郭氏见状,惊讶地问周茂方为何如此悲痛,陈彝爽究竟去了哪里。周茂方编造了一个故事,声称两人在江边游玩时,陈彝爽的马受惊将他掀翻在地,最终坠入江中。郭氏和仆人被周茂方的表演所感动,完全没有怀疑他的说辞。
陈义郎年幼无知,对这一切毫无察觉。郭氏和仆人无助地看着周茂方,期待他能拿出主意。经过一番思考,周茂方抹去眼泪,决定代替陈彝爽前往仪陇县上任。他深知这是冒险之举,但为了保护自己和陈家的利益,他别无选择。这也算是了却了他的遗愿。待我们手头宽裕,再返乡操办他的葬礼。嫂嫂,你觉得这样可行?”仆人们图省事,郭氏也缺乏主见,于是大家纷纷附和周茂方的提议,前往仪陇县赴任。
到任之后,周茂方慷慨解囊,给予仆人们丰厚的赏钱,作为他们辛劳的补偿。仆人们喜出望外,对于他们来说,谁是主人并不重要,只要有钱可拿就好。而郭氏,考虑到年幼的陈义郎和自己无力维持生计,也只能依靠周茂方。
周茂方虽为书生出身,却与陈彝爽谈论官场之事,且身为仪陇县县令,掌管一方,因此一年的县令生涯并未给他带来任何麻烦。他对郭氏和陈义郎关怀备至,不仅在物质上给予丰厚的支持,更在情感上倾注了深厚的爱意。随着时间的推移,郭氏对周茂方的感情也从最初的相敬如宾逐渐转变为深深的爱意。
看着郭氏对自己的感情日益加深,周茂方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在一个酒意微醺的夜晚,他向郭氏坦白了自己害死陈彝爽的罪行。当晚,他强行占有了郭氏。得知真相后,郭氏悲愤交加,但考虑到年幼的陈义郎,她选择了忍辱负重,不敢轻举妄动。她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尽管表面上周茂方依然如故,但他也开始防备郭氏,生怕她会加害于自己或趁机逃跑。几年后,周茂方的县令任期届满,因在地方上的表现不错,他并未被免职,而是被调往别处任职。后来,他又被调到遂州担任曹掾,从此在遂州安家落户。
时光荏苒,十几年过去了,陈义郎已经长成了一个十九岁的青年。由于郭氏一直隐瞒着真相,加上周茂方多年来对陈义郎视如己出、关爱有加,陈义郎对周茂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甚至将他当作了自己的亲生父亲。这些年来,陈义郎勤奋好学,周茂方也给予了他大力支持。其实,周茂方心里明白,郭氏是不敢将真相告诉儿子的,因为那会对儿子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因此,陈义郎始终蒙在鼓里,而周茂方也真心实意地将陈义郎当作了自己的儿子,期待着他将来能够孝顺自己。岁月流转,周茂方的任期已满,他未能再次踏上仕途。恰逢洛阳科举之际,周茂方便鼓励陈义郎去赴考,并顺道探望洛阳的故土。当陈义郎接近洛阳时,他经过了一个名为三乡的地方。由于错过了预定的住处,加上腹中的饥饿,他不得不寻找借宿之地。恰巧,附近有一家小店,店主是一位老婆婆,靠卖饭为生,同时也提供住宿,只是房屋略显狭窄。
在用餐时,老婆婆不住地打量着陈义郎,时而前来探望。待她忙完手头的事后,又坐下来凝视着陈义郎。陈义郎虽感疑惑,却未向老婆婆询问缘由。饭后,他准备支付饭钱,但老婆婆却婉言拒绝。当陈义郎追问原因时,老婆婆感慨道:“你这孩子,与我那已故的小孙子容貌极为相似。我曾有个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子年仅两岁。后来,儿子赴任为官,儿媳和孙子也随他而去。我原以为他们几年后便会归来,却不料近二十载过去,音讯全无。”
或许是因为年岁已高,或许是因为心中已不抱希望,老婆婆并未询问陈义郎的姓名。她回到屋内,取出那件郭氏赠予她的带血衣物,赠予了陈义郎。“这件衣服,是我儿媳留给我的念想,上面还留有她的血迹。如今,我留着也无甚用处,便送给你吧。咱们能在此相遇,也是一种缘分。”说着,老婆婆不禁泪流满面。陈义郎心怀感激,接过了衣物。
科举结束后,陈义郎回到家中,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告诉了周茂方和母亲。然而,他并未提及老婆婆及那件衣物,早已将它们忘却。某日,当郭氏为儿子整理行囊时,意外发现了那件带血的衣物,不禁大惊失色。她连忙询问儿子衣物的来历。陈义郎回忆片刻,将遇到老婆婆的经过娓娓道来。郭氏听后,让儿子详细描述老婆婆的相貌、年龄及住址等信息。
听完儿子的叙述,郭氏关上门扉,确保周茂方不在场后,才低声啜泣起来。她极力压抑着声音,想到老婆婆尚在人世,儿子也已长大成人,她终于忍不住揭开了尘封已久的真相。"儿啊,站在你面前的这个人,并非你的亲生父亲,而是导致你父亲离世的罪魁祸首。长久以来,我一直想向你揭示这个残酷的真相,但考虑到你年纪尚幼,担心你因此遭遇不测,再加上我一个妇道人家,心中犹豫不决,所以一直拖延至今。如今,若我再继续沉默,你父亲的冤屈将无人知晓。这件血衣的出现,仿佛是上天给予我们的启示。" 郭氏眼中泛着泪光,开始述说那段尘封的往事。她讲述了陈彝爽带着周茂方上任,以及周茂方如何设计害死陈彝爽,又如何欺骗她和仆人,并在一年后终于揭露真相的经过。
陈义郎听完母亲的叙述,眼中闪过怒火,他紧咬牙关,誓言要为父亲讨回公道。然而,在周茂方面前,他努力保持镇定,如同往常一样。私下里,他却悄悄购买了一把刀具,精心打磨,使其锋利无比。
终于,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当周茂方沉睡之际,陈义郎手持利刃,果断地割破了周茂方的喉咙。待周茂方断气后,他割下其头颅,带着它前往官府自首。官府的人听闻此事后,对陈义郎的孝心和勇气深感敬佩,当场决定赦免他的罪行。
周茂方死后,陈义郎带着母亲返回洛阳老家,寻找他们的祖母。幸运的是,祖母依然健在,一家三口终于得以团聚。三年后,祖母离世,陈义郎和母亲在悲痛中送走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