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反:商鞅被杀,车裂的罪名!到底是否谋反,为什么?

寄风看历史过去 2025-01-05 21:06:59

各位亲爱的读者,阅读此文前,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前言

大家都知道,公子赢虔等反对商鞅新法旧贵族联合起来,向刚继位的秦惠文王嬴驷告发商鞅,罪名就是“谋反”,最终商鞅因“谋反”被杀,尸体被车裂。

商鞅到底是否“谋反”?这个导致商鞅死罪的罪名是否真实?

一. 商鞅的历史背景与贡献

1、商鞅简介: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他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改革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这些改革使秦国国力大增,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商鞅被诬陷谋反的经过

1、事件背景: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继位。公子虔(秦孝公的哥哥,被商鞅施过刑)的党徒告发商君谋反。

2、经过:秦惠文王派人去抓捕商鞅,商鞅逃到魏国,但魏国人因他之前率秦军与魏国作战并俘虏了魏公子卯而不让他留在魏国。

商鞅无奈只能回到秦国,发动封地商邑的士兵向北出兵攻击郑国,后被秦军击败并被处死,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三、 商鞅未谋反的证据分析

1、军事实力:商鞅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进行谋反。他发动封地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但这并不能证明他有谋反的意图,因为这更像是一种绝望中的挣扎。

2、行为证据: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商鞅进行了谋反的行为。他被诬陷谋反更多是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而非实际行为。

三. 商鞅被诬陷谋反的政治背景

1、政治斗争:商鞅的变法触动了秦国贵族的利益,引发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公子虔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诬陷商鞅谋反。

2、 维护变法成果:秦国已经实行了20多年的变法,强调以法治国。如果商鞅没有罪被秦惠王杀了,会让秦国百姓对变法产生怀疑,动摇秦法的改革。

因此,为了给商鞅施刑名正言顺,不会动摇秦法的改革,秦国只能给商鞅装上一个谋反的名头。

四、支持商鞅无谋反行为的证据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1. 缺乏明确的谋反动机:

商鞅在秦国变法多年,深得秦孝公信任,位高权重。但他并未表现出对秦国王位或权力的觊觎,其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

秦孝公去世后,商鞅虽面临旧贵族的打压,但他并未因此产生谋反的动机,反而有辞官的念头。

2. 《战国策》与《史记》记载的差异:

《战国策·秦策一》中并未提及商鞅有谋反的行为,只是描述了秦惠文王在秦孝公去世后,听信了劝说者的话,决定除去商鞅。

而《史记·商君列传》中则详细记载了商鞅谋反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存在多处疑点,如商鞅的逃亡路线、造反的动机和准备等,都显得不合逻辑。

3. 商鞅的逃亡与被捕:

当商鞅得知秦惠文王要追捕他时,他选择了逃亡。如果他真的有谋反的打算,他可能会选择直接进入自己的封地举兵,而不是逃亡。

商鞅在逃亡过程中,因未带身份证明而无法入住客栈,这反映出他并未做好谋反的充分准备。最终,商鞅在逃亡失败后,被秦惠文王的军队包围并杀害,而非在起兵谋反的过程中被擒获。

4. 秦惠文王的行为与态度:

秦惠文王在杀害商鞅后,继续推行商鞅变法的内容,这表明他并未将商鞅视为真正的谋反者。

如果商鞅真的有谋反的行为,秦惠文王不太可能继续保留其变法的内容。

综上所述,虽然《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了商鞅谋反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存在多处疑点,且与其他史料如《战国策》的记载存在冲突。同时,从商鞅的逃亡与被捕、秦惠文王的行为与态度等方面来看,也缺乏直接证据表明商鞅有谋反的行为。因此,可以认为支持商鞅无谋反行为的证据是存在的。

五、总结

商鞅并无谋反事实,商鞅之死是秦国内部政治斗争、利益冲突、个人恩怨以及诸侯间关系等复杂关系结果。

这丝毫不影响商鞅作为法家代表和伟大的政治家,对华夏文明进程的贡献!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寄风看历史过去

寄风看历史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