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回国后如何安排工作,周总理找他谈话:准备派你到主席身边去

哲康与世界 2025-01-16 08:51:01

“再送一个羊(杨)到朝鲜,美国佬就彻底认输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毛主席为支援朝鲜人民的正义战争,为保家卫国,决定派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当年10月19日入朝参战。

而杨成武、杨得志、杨勇三位战将就成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高级指挥员。

杨勇,勇冠三军的解放军上将,他一生百战沙场、所向披靡,而最能体现他身上“勇”字精神的是五处伤痕。

1933年10月期间,红3军团10师14团在中央苏区的洵口突然与敌相遇,双方都措手不及,彼时,时任团政治处主任的杨勇,身先士卒带头冲入敌阵,随即与敌人展开激战。

而就在越打越猛时,有一发子弹飞火流星般穿破了头皮,顿时血流如注。但杨勇全然不顾,继续冲杀,直到将敌人打的狼狈逃窜。

不过,从那时起,他的头顶就留下了一块不再生发的弹痕。

第二次是在红军长征期间的湘江战役中,当时时任红4师10团政委的杨勇率部与兄弟部队一道,执行掩护中央纵队过江的重任。

然而在激烈的战斗中,团长与师参谋长相继壮烈牺牲,于是杨勇支撑大局,率部血战两昼夜,其右大腿被弹片击中,从此也留下了一道疤痕。

再就是在1935年1月的土城战役中,杨勇又一次带队冲锋时,子弹从他的右腮入唇部出,一进一出,杨勇失去了6颗牙。

可想而知,在血如泉涌的状态下,杨勇已经无法说话,但他就用笔下达命令,不过最后还是因失血过多昏倒在地,但脸上留下了弹窝,伤势极其严重。

其他两次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平型关交锋以及汾阳伏击战中。

可以说杨勇的硬朗战斗作风,确实如他的名字一般刚毅无比。

日本投降后,杨勇就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随即率军区主力组成东路军参加平汉战役,重挫国民党的内战图谋。

到了11月份,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成立,杨勇担任了司令员。但这个新成立的队伍由于队员参差不齐,战斗力并不强,所以很多人担心不能打硬仗。

但杨勇却毫不退却,他一方面努力建军,一方面率队与兄弟部队一起积极作战,接连攻克了好几个县城,很快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没错,杨勇就是个军政皆优、指挥有方的将领,他能驾驭战场上的千变万化,也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尤其善于把刘邓首长的作战指挥思想融会贯通,因此逐渐形成了一种能攻善守、英勇顽强的战斗风格。

此后,在解放战争中,杨勇也率队参加了陇海战役、定陶战役、鲁西南战役、郓城战斗等等,每一次他都指挥有方,令党中央刮目相看。

这里值得提一下1948年底的淮海战役。

当时,被解放军围困在双堆集的黄维兵团,遭到沉重的打击后企图突围逃窜,不过,到底他们向哪个方向逃,参谋指挥人员开始判断不准。

而杨勇却根据敌机轰炸的目标和位置,果断的判断出黄维要逃跑的方向。

果不其然,当黄维夜晚向双堆集西北方向突围时,很快遭到了晋冀鲁豫军第一纵队猛烈的阻击,最终歼灭了黄维兵团12万余人。

抗美援朝爆发后,杨勇立马写报告给刘、邓、贺首长和中央军委,要求奔赴朝鲜战场打美国佬美国侵略者。到由于诸多原因没有成行。

直到1953年4月,杨勇终于有了去前线的机会,并且参加了最后一战——金城反击战役,当时他是第二十兵团司令员。

其实根据当时毛主席俄指示,战斗实行“零敲牛皮糖”战术,所以许多次战斗都是 去个班、排,顶多不过一个连,占个有利地形,捉上一两个俘虏,但压根没有从根本上摧毁敌人的斗志。

应该说在战场上,谁军事力量强谁就有力量。于是杨勇决心打一个大仗,上3个军,最后又增加到5个军,目的就是要在军事上给予李承晚集团惩罚性痛击。

当时总部鉴于其他兵团暂时没有更大的任务,便指定一些将领到第二十兵团参观助战,其中有许世友。

其实起初许世友对杨勇要三个集团军就表示不理解,并且嘱咐道:根据解放战争的经验,歼 敌一万,必然自损三千,一定要慎重。

然而,当1953年7月13日战斗打响后,许世友才真正看到了杨勇的大智慧,

当时随着炮火的延伸,二十兵团3个突击集团在友邻配合下,向李韩军4个师25公里的防御正面开始突击。一番摧枯拉朽的激战后,敌人的前沿阵地一个小时就全面突破。

为此,杨勇更是威名远扬,而南朝鲜还把金城这一仗比作二战的柏林战役。

据说1964年那年,阿尔及利亚总统本·贝拉访华时,特意要求见一见当年指挥金城反击战的杨勇。

当时毛主席打趣道:“杨勇上将,上将扬勇!这一扬勇,都扬到非洲去了!”

停战协议签订后,到1958年10月,我们的志愿军全部撤回,杨勇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

按说杨勇是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按照级别对应,应该出任大军区正职。然而因为他一直在朝鲜战场,就错过了国内大军区集中调整那段时期。

不过当杨勇回国后,由于杨成武主动请辞北京军区司令员职务专任副总参谋长,所以毛主席考虑再三,决定让杨勇顶上这个位置。

当时周总理提前跟杨勇打了招呼:把你派到毛主席身边工作。

此后,杨勇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发光发热,他虽然是一位彪炳史册的战将,却从不居功自傲,永远是那样谦虚谨 慎、严于律己。

1983年1月6日,杨勇上将在北京与世长辞,终年70岁。

1 阅读:312
哲康与世界

哲康与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