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年谱》纪事本末】1948年,毛泽东55岁。
从野战到攻城随着战争的发展,形势对人民解放军愈来愈有利,特别是豫东、晋中等战役,一次歼灭国民党军达8万、10万多。中央军委认为解放军的许多野战军已具备了夺取敌坚固设防的战略要点和打大规模歼灭战的条件。
第三年战争开始之际,相对较为好打的大城市有三个,即东北野战军包围的长春、被华东野战军孤立起来的济南和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包围的太原。
早在1948 年4月间,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等就向中央军委提出先打长春的报告。朱德详慎地分析了东北形势和长春国民党军的具体情况后,于6月3日也致信毛泽东,说“长春可能攻下的条件很多”。7月1日,朱德在华北军政大学开学典礼上讲:
“二十年来我们在军事上所苦恼的,即对敌人坚固设防的城市无法攻破,但近半年来学习的结果,已经能够攻破敌人较大的坚固设防的城市了。”
毛泽东经仔细研究后,同意东北野战军先打长春,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意图,也是希望从攻占长春的战斗中解决大城市的攻坚问题。他在给林彪等的电报中说:
“长春胜利将给你们尔后南下作战逐一攻克各个大城市开辟道路,各个大城市的攻克将从长春战役取得经验。”
但是,由于东北野战军于5月底战,在长春外围作战时,林彪等发现:
部队对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攻坚作战,在技术上存在不少问题,认为目前即正式攻长春,成功的可能性较小;
长春守军在10万人以上,设防坚固,如攻长春又可能遇到由沈阳、锦州北上的20万增援之国民党军的威胁,所以这一仗带有很大的勉强性和冒险性。如攻长春不成功,则对今后作战会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决定不勉强、被动地攻长春。毛泽东决定将这个难题赋予华东野战军,7月间指示华东野战军准备攻克济南。
攻打济南决策7月14日,毛泽东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并告粟裕、陈士榘、张震,许世友、谭震林,华东局:
“兖州已克,守敌全歼,许、谭正准备歼灭援敌 八 十四师。此战如胜利,拟令许、谭攻济南,如能在八、九两月攻克济南,则许、谭全军(七纵、九纵、十三纵、渤纵、鲁纵)可于十月间南下配合粟陈、韦吉打几个大仗,争取于冬春夺取徐州”。
7月16日,关于攻打济南问题,致许世友、谭震林并粟裕、陈士榘、张震电:
“望鼓励士气,于尽可能短促时间完成对济南之包围(首先夺取飞机场),并乘胜夺取济南。如果可能,你们应争取于十天内外夺取济南。”
粟裕、陈士榘、张震当天致电中央军委:
以许、谭现有力量攻济与打援均难得手。建议许、谭与我们争取休整时间一月,而后协力攻打济南,并同时打援。
17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
“许、谭所部暂在现地休息待命。”
7月23日,又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许世友、谭震林并粟裕、陈士榘、唐亮、张震电:
“(一)按粟部情况目前难于进行作战,雨季又到,你们各纵应即进入休整,地点在大汶口、兖州地区,暂定一个月,分为两期,半个月为一期,期满情况许可再延长之。粟、陈、唐、张所部亦照此休整,韦吉部何时开始休整 由粟、陈、唐、张规定令行;
(二)休整完毕,或配合粟、陈、唐、张各纵在陇海南北打几仗然后攻济南,或先攻济南并打援,由粟、陈、唐、张依情况提出计划并统一指挥。”
粟裕等华野领导遵照军委的指示和当面的敌情,于8月10日提出三个攻打济南的方案:
第一,集中全力转到豫皖苏及淮北路东地区作战,截断徐蚌段铁路,孤立徐州,将重点放在打援上,求得于运动中首先歼灭五军,继而扩大战果,歼其他兵团。
第二,集中主力首先攻占济南,对可能北援之敌,仅以必要之兵力阻击之。
第三,攻占济南与打援同时进行,但应有重点地配备与使用兵力,则战役分为:第一阶段以两个纵队(全军以十三个纵队计算)抢占济南机场而巩固之后,在济敌反夺机场中,尽力歼灭其反击力量,以削弱其守备兵力;同时以其 余十一个纵队打援,则兵力足够(敌援可能性很大,如敌不援则以攻济南为主)歼灭敌人援队之一路(首先以歼灭五军为目的)或两路,只要援敌被歼,则攻济南有保障。第二阶段则于歼灭敌人援队之主要一路后,其余均易为我歼击,攻济南亦将更有保证。
华野领导认为第三个方案更为有利。中央军委、毛泽东于8月12日复电指出:
九月作战,预计结果有三种可能。第一,打一个极大的歼灭战。这即是你们所说的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五军等部大部分援敌。第二,打一个大的但不是极大的歼灭战,这即是攻克济南,又歼一部但不是大部分援敌。第三,济南既未攻克,援敌亦不好打,形成僵局,只好另寻战机。
中央军委同时指出,如果不真打济南,而置重点于打援,则援敌势必谨慎集结缓缓推进,并不真援。那时再中途改变计划,已丧失了一部分时间,因此,
“我们目前倾向于攻城打援分工协作,以达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援敌之目的,即采取你们第二方案,争取上述第二项结果。我们觉得这样比较稳当”。
在阻援、打援部署方面,中央军委指出,应将兵力全部置于嘉祥、巨野、兖州、济宁及其以南地区“夹运(河)而阵,并构筑几道防御工事,以便随时转移兵力于运东或运西阻击与歼灭敌援”。
8月22日,毛泽东致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唐亮电:
关于攻济作战,提议在九月十五日以前完成有关攻城及打援的一切准备工作,九月十五日左右开始攻城,御援及打援部队九月十五日以前进入指定阵地。九月十五日以前及九月十五日以后两个月全军粮食、草料必须筹备齐全。“由 临城至大汶口及由金乡至汶河两条敌援道路上,我军防御阵地的构筑,要有多道防御阵地,要能在临城至兖州间、金乡至济宁间阻止敌援二十天以上,打援歼灭战似应预定在兖州附近地区”。
8月26日,进一步指示华东野战军领导:
攻济打援战役必须预先估计三种可能情况:(一)在援敌距离尚远之时攻克济 南;(二)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攻克济南;(三)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尚未攻克济南。你们应首先争取第一种;其次争取第二种;又其次应有办法对付第三种。在第三种情况下,即应临机改变作战计划,由以攻城为主,改变为以打援为主,在打胜援敌后再攻城。估计到这几点,在你们将全军区分为攻城集团和阻援集团之后,两个集团均应留出必要的预备兵力,特别是阻援打援集团应留出强大预备兵力,准备在第三种情况下,你们手里有足够力量歼灭援敌。
粟裕等领导接到指示电后,于8月27日晨致电军委、毛泽东,提出自己的请求:
关于攻占济南,原建议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足够攻占机场及达到吸引援敌之力量(约两至三个纵队)使用于济南方面外,其余应全部使用于打援,以求于第二阶段歼援敌六个旅,迫使援敌其余各路不敢继续猛进。然后于战役第二阶段,集中主力(东兵团全部及西兵团三至四个纵队)攻占济南,仅以一部担任阻援,为此才能争取攻济时间,才能保证打援无问题。
顷奉军委二十六日三时电令后,拥护军委电示作战原则,发动硬攻,尽量争取第一种前途,避免第三种前途。但鉴于敌我情况之变化及此役关系战局及政局甚大,可否本稳打方针采取上述两阶段作战方案,但我们当尽一切努力以迅速夺取济南为唯一目的。
8月28日,毛泽东复电粟裕:
“此役关系甚大,根据敌我两方情况,你的顾虑是有理由的。战役计划应以能对付最坏情况”,“即所说第三种情况为根本出发点”,准备用20天至两个月时间完成战役任务。在攻城和打援的关系上,攻克济南是目的,打援是手段,主要的是夺取济南,其次才是歼灭一部分援敌。在兵力部署上,“以一部兵力真攻济南(不是佯攻,也不是只占飞机场),而集中最大兵力于阻援打援。济南是否攻克,决定于时间,而取得时间则决定于是否能阻援与打援”。
由此华野开始具体的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