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人不知道的廊坊史:距离日本人最近的抗日根据地,就是廊坊

千篇历史藏 2024-12-31 22:59:32
——读《中国共产党廊坊历史(第一卷)》

一个人要在一个新地方生活多久,才会有内心的认同感,或者说把这地方与自己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个人体验:至少是五年。

人生际遇有时也是很奇妙。来这里工作之前,我对廊坊的感受,仅是乘坐高铁或普通列车驶过、稍事停留多数时候甚至不停留的一小站。我再也想象不出我今生会与廊坊发生什么样的联系。对于廊坊历史的全部认知,也仅限于义和团的廊坊大捷。

五年前的一纸聘书,使我的生活与廊坊绑定。现在,我来到廊坊工作即将满五年了!在对廊坊这座城市有了越来越多的、零零碎碎的感知后,我对它有了更多了解的需求。

当我读完这部《中国共产党廊坊历史(第一卷)》,对廊坊有了更多了解后,对这块土地有了热爱,对它的历史有了敬畏感。

这部书刷新了我对廊坊的认知。

近代以来民族所遭受的苦难与耻辱,廊坊都不曾漏过

廊坊是一座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兴起的城市。因为京津之间铁路的通过,廊坊这座小镇成为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地标。1900年的廊坊大捷,使这个小镇进入历史,成为一个近现代史课程的一个知识点。

廊坊博物馆陈列的义和团文物:

——但是,人们只知道廊坊大捷,只知道八国联军对北京的洗劫。其实八国联军对廊坊的伤害也不少:

1900 年 9月11日,德军攻陷固安城,大肆掠夺,蹂躏百姓,并勒索白银6000两,现金4万余元。9月至12月,侵略军于固安境内经过数十次,无一次不索巨款,无一次不伤人命。一次,德军放火焚烧兴隆庄村,数名村民被活活烧死。1900 年 9月,德法联军进驻霸县,县里被迫支应军需,并赔偿教会损失 7.7万元,所有钱款均摊派到老百姓头上。1900 年 9月,法德联军侵入大城,侵略军放火烧了白洋桥、安庆屯、任庄子、裴庄等村民房,并向里坦一带村庄勒索现金3万余元。……

当然,八国联军的伤害相比于后来日本侵略者的伤害,简直微不足道。

例如,1937年9月14日至18日,5天时间,日军在固安县境内制造惨案 29 起,共有925名无辜民众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其中著名的有辛务惨案、西玉村惨案、辛仓村惨案、北流邵惨案等。

1937年9月14日,日军进入永清境内,对沿途所经村庄疯狂烧杀。自14日至17日,日军在永清县制造惨案达28 起,杀害无辜百姓799人。其中较大的惨案有石家营惨案、徐官营惨案、瓦屋辛庄惨案。

1937年9月15日傍午,日军骑兵 80 余名突抵石家营村,一面在村外密布岗哨,一面进村挨户搜人。躲在村外的红春友、赵四代等 7人均被日军哨兵当做活靶开枪打死。村民刘起躲在刘立德家院内,被日军抓去带路,刘起不肯,被日军一刀砍落头颅。姜屯难民王隆顺被日军堵在一家磨棚内,王隆顺抄起磨棍与敌搏斗,被乱刀戳死。红五顺被叫去给日军饮马,刚一出门,被一枪打死在院里。中午,日军把从村内搜出的30 余人押到徐家南院集中屠杀。日军端着刺刀,把人们围在当中。给日军饮马的卢万增、卢万顺也被押进南院,刚一进梢门,被日军打死在大门口。接着,村民卢小广、卢小元、卢小奇被一一挑得腹破肠流,倒在血泊中。

日寇来袭,廊坊人民纷纷揭竿而起。诱惑面前,龙蛇各显本色。近代史上我民族一大耻辱的汉奸派,在廊坊也有出现。著名的投降派理论依据“曲线救国”的提出,其实就与廊坊有关。

在全民抗战初期组织抗日武装的柴恩波,1937年底率部接受人民自卫军收编,番号为“人民自卫军暂编游击第二团”。其后不久,该部又被委为河北游击军第十二路,柴恩波为总指挥,徐恩荣为政治主任,兵力2000多人,活动于新镇、文安一带。

被称为“摩擦专家”的国民党河北省民政厅长、河北民军总指挥张荫梧,在冀中地区不断挑起武装冲突,制造事端。1939 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研究“如何与共产党作积极之斗争”,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

张荫梧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共政策,在廊坊境内的新镇县,策动八路军冀中军区独立第二支队司令员柴恩波叛变,并创造了“曲线救国”的汉奸理论。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竟称柴的叛国行为是“施行曲线救国”。电文写道:

“柴恩波在文安、新镇与八路不两立,现该部为保存实力及施行曲线救国计,已与日寇接洽,被委任为冀中剿匪总司令,名虽投敌,实际似为本党做抗建工作。”

由于柴恩波的叛国投敌,加上张荫梧“非凡的创造力”,遂产生了汉奸理论——“曲线救国论”。在抗日的过程中消灭共产党,是蒋介石的既定政策,“曲线救国论”不仅与这种政策一脉相承,而且有所“创新和发展”。因此这种汉奸理论一出笼,即受到蒋介石等国民党顽固派的欣赏。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对抗期间,廊坊人民也遭受了深深地伤害。自1946 年 5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和反动地主武装进犯廊坊解放区以来,被占地区的人民群众便惨遭战火涂炭和反动势力蹂躏。国民党军和地主还乡团在解放区大肆烧杀淫掠,犯下了数不清的罪行。

1946 年 6月中旬,国民党反动武装200 余人进犯安次县南朝王村,在地道里用瓦斯将5名区干部毒死。8月25日,地主还乡团在小马场杀死两名区干部。10月,国民党安次县还乡团数次到景尔头一带村庄抢粮。12月,安次县还乡团先后在安次、永清交界处村庄抢粮,于调河头等村抓丁53人,并在贾榆木屯、朱村杀害村干部和群众5人。1947 年 2月至3月,国民党安次县保安团蒋子华部先后在西火头营和小马场等村杀害原冀中区回民抗日救国联合会安次县支会主任张芳及区干部和群众9人。

在永定河北解放区,从15日至27日13天时间,地主还乡团即杀害干部群众200多人。15日,郎各庄村军属和群众斗争骨干 1 0 余人被还乡团杀害; 17日,大藏村张连仲等 3名干部被枪杀,两人被活埋; 18日,宋各庄村农会主任李德顺及母、妻、子、女 5人被勒死或活埋; 24日,十里铺村武委会主任李保中一家6口被还乡团杀害,房屋被烧。

课本、史书里的几行字,落在那时、当地人民头上,就是山顶滚落的巨石。大历史就是这样落实到微观地域来的。

民风彪悍,廊坊不只有义和团

廊坊一地,民风彪悍。地处京畿重地,为兵家必争之地。单说民国以来,1916 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各派为争夺权力和扩大地盘,经常不断地发动狗咬狗的战争。位于畿辅之地的廊坊各县,更是兵连祸结,生灵涂炭。从1920 年到 1926 年,北洋军阀各派系之间发生的波及廊坊的大的战争就有5次。因战乱和其他原因无以为生的农民,亦被迫铤而走险,啸聚苇塘密林,抢劫掳掠,成为土匪档子。据1929 年《河北国民日报》载:

永清盗匪极为猖獗,路劫架票案件日有所闻。

乡间人民稍有资财者均逃避城镇,民不聊生…匪巢如该县北钊村、四道堼、辛务村、北戈奕、曹家务、北孟及与安次毗连之敬城、安雨等村。

其时永清境内有大小股匪达三四十股之多,有匪众2000多人。这些土匪昼伏夜出,杀人越货,打家劫舍,绑票勒赎,并与官绅相互勾结,不择手段地掠夺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

大多数国人如果知道廊坊,也就限于义和团的廊坊大捷而已。实际上在卢沟桥抗战期间,廊坊站还发生了一次廊坊车站抗战。1937年7月,国民党113旅的爱国官兵在廊坊人民的支援下,以伤亡40 余人的代价,换取了歼敌 600人的重大胜利,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永定河抗战。1937年8月初,第二十九军宋哲元部退至永定河以西以南沿堤构筑河防工事,准备抵御日军进攻。9月5日,万福麟第五十三军接替二十九军永定河防务,该军第九十一师、第四十八师、第一一六师,自西向东驻守固安、永清、安次永定河沿线。沿河村庄筹措了大量木料、门板、沙袋等材料,帮助部队构筑工事。

河北省第五专区专员张汉权一面组织3县从各村征调青壮年人组成守望队、运输队、担架队,为部队运送粮、菜、柴、草等物资,一面动员财主富户和大中商家店铺捐献枪支,招募爱国青年和绿林帮伙组成抗日自卫队,并将县里的保卫团改为抗日自卫队,配合部队行动。9月16日,日军攻打固安县城,中国守军与日军激战一日后撤出,固安县城被日军占领。据国民党陆军一一六师师部统计,从14日至18日4天的永清战役中,参战军官达610人,其中亡44人,伤87伤伤亡占军官总数的21. 8%;参战士兵 9210人。其中亡1720人,伤896人,失踪67人,伤亡及失踪占士兵总数的29.1%。

当日军军事进攻的第一个波峰过去之后,廊坊中南部各县有四五个月时间呈无政府混乱状态。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淫掠,具有反帝爱国光荣传统的廊坊人民不甘做亡国奴,他们揭竿而起,扯旗抗日,于是一股股抗日武装如雨后春笋,应时而生,形成了“司令遍天下,主任赛牛毛”的局面。较大规模的抗日武装包括:

朱占魁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朱系安次县小益屯人,生于1909年,其祖父和父亲参加过义和团。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35 年 7月考任永清县保卫团小队长,驻永清县龙虎庄镇,在。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朱占魁组织起一支30人的抗日游击队。

安次县大沈庄爱国士绅阎力宣组织的抗日武装。阎力宣,生于1885年,1915 年毕业于北京政法专科,曾在北洋政府任职,因官场黑暗回乡居住。卢沟桥事变爆发时,阎力宣已52岁。面对国难,他忧心如焚,毅然毀家纾难,变卖家产购买武器,联系附近第什里、张坨、得胜口等村爱国人士,组织抗日武装。到1938 年春,队伍发展到 500人。

魏大光组织的抗日武装。魏大光于1911 年出生在霸县大韩家堡村一个贫苦农家。幼年上过2年私塾,为人有胆略,重义气,喜结交,正直豪爽,嫉恶如仇。1935年秋因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只身逃到天津当了码头工人。魏大光于1937 年 9月联合了杨弟之等十几名热血青年,回到霸县大韩家堡村,打出了抗日的旗帜。到年底,队伍扩大到 500 余人。

此外还有数十股武装抗日团队。这些抗日武装,不久就被北上抗日先锋队收编,成为廊坊根据地武装中坚力量。

第十军分区:廊坊根据地的开辟

1937年10月14日,中共党员吕正操率东北军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在晋县小樵镇誓师抗日,改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自卫军,打回冀中平原,在冀中腹地建立了平原抗日根据地。1938 年初,冀中人民自卫军在稳定和巩固冀中中心区抗日根据地的同时,积极谋划向北发展,开辟大清河南北地区。

执行这一任务的武装是由人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临时改编的北上抗日先锋队,建立党的领导机构——“三人小组”, 由特派员刘秉彦、团长朱占魁、政治主任崔文炳3人组成。1938年2月11日,独立第一团临时改称“冀中人民自卫军北上抗日先锋队”,奉命开赴大清河北地区。

大清河北地区,是指北平(今北京)、天津、保定和平汉铁路、北宁铁路这“三点两线”之间,即大清河以北的三角地区,包括永清、安次、固安、霸县、新镇、雄县、新城、容城、武清、定兴、涿县、良 乡、宛平、大兴14县的全部或一部。

这里河流交织,洼淀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卢沟桥事变之后,由于日军主力集中于正面战场的进攻,后方兵力不足,只能占领“点线”。各县城中拼凑起的汉奸政府和较大村镇的日伪军据点,由于兵力少且未建立基层组织,只能在县城周围和较大村镇发号施令。而广大农村则是普遍建立起来的抗日武装的天下。

为了顺利开辟大清河以北地区,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吕正操和河北游击军司令员孟庆山,命独立第二团柴恩波部和河北游击军第五路高士一部,配合北上抗日先锋队作战。为协调关系,成立了“一二五军政委员会”,朱占魁为主任,高士一、柴恩波为副主任,刘秉彦、崔文炳、徐恩荣、杨琪良、陈子荣、刘经纶为委员。

抗日战争期间廊坊的区划沿革:1938年5月,中共冀中区第三特别区委员会正式成立,负责领导霸县、永清、固安、安次、文安、新镇、大城等县的建党建政和抗日斗争。1938 年10月,冀中军区第五军分区成立。1939 年 2月,中共冀中区党委和冀中政治主任公署决定,建立中共冀中区第五地方委员会和冀中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0年8月1日,晋察冀分局决定:中共冀中五地委改称十地委,五专署改称十—专署,五军分区改称十军分区,叫十地委划归中共冀热察区党委领导,第十军分区由冀中军区和冀热察挺进军共同领导。

抗日战争的大多数时间,廊坊一带是属于十军分区管理的。在这里发生了很多动人心弦的抗战故事。

“半月三捷”:古城文安的抗日战争

文安是一座古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文安县,取崇尚文礼,治国安邦之义。

文安古城墙残留:

这里建立了廊坊第一个党支部“文安特支”:

廊坊人们自发抗日的第一个胜仗:

1937年10月30日夜间,从保定开往天津的80多条日军包运船经百草洼驶至兴隆宫村河边靠岸,小林中队下船到村内敲诈勒索,被村民武装击溃。随后日军大队连夜赶来,向兴隆宫村发起战斗。村民在周围二三十个村赶来村民的支援下,共歼灭日军小林中队90 余人,群众缴获轻机枪5挺,步枪70 余支。这是廊坊人民自发地同日本侵略者武装斗争并取得重大胜利的第一仗。

1938年底,文安抗日形成高潮:

从1940 年春到1942 年秋,日本侵略军依靠军事优势,把刺刀下的统治秩序强行推进到廊坊境内的几乎所有地方,普遍建立起伪政权、伪军警及各种汉奸特务组织,大规模地推行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加紧奴役和掠夺廊坊人民。

这一时期是廊坊军民抗日斗争最困难的时期。面对日伪军疯狂“扫荡” “清剿”后出现的“碉堡似林、公路如网、汉奸霸道、特务横行”的残酷环境,各级共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分散隐蔽、保存实力,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

1942年,文新县抗日武装连续取得了夜袭文安城、拔掉左各庄据点、姜庄子斧头战三次战斗的胜利,毙伤俘虏日伪军130多名,营救抗日干部40多人。 “半月三捷”对扭转文新地区局势,打开这一带抗日斗争的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文安县烈士陵园的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的抗战期间的姜庄子斧头战:

看照片,当年的文安洼气势不亚于白洋淀:

旷伏兆在廊坊根据地发明“地道战”

1943 年,冀中军区警备旅政委旷伏兆任第十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十地委书记,以加强十分区的领导力量。

旷伏兆,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先后担任班长、宣传员、指导员、营长、团政委等职,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长征。1938 年春,旷伏兆任山西省方山县委书记,1939 年 2月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11月兼冀中警备旅政委,冀中区党委张合庄会议之后,旷伏兆肩负重任来到冀中十分区,同刘秉彦等一起并肩战斗,恢复大清河北抗日根据地。

旷伏兆是地道战的主要创始人。1943 年 3月,旷伏兆到晋察冀军区第十军分区任政治委员。在旷伏兆到达第十军分区的第二天,他正在杨庄和地委副书记杨英谈工作时,突然遭到数百名日军的包围。当时,旷伏兆带领的十几名工作人员 临时住在一户群众的大院里。为了尽可能地避免伤亡,旷伏兆当机立断,决定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分散突围。在杨英的安排和群众的掩护下,旷伏兆匆匆钻进了一个仅能容纳一人的、设在鸡窝下的小地洞里(群众称之为“蛤蟆蹲”)。

在这个狭小的洞中,旷伏兆精神高度紧张,他手持短枪对准洞口,准备一旦被敌人发现,就与敌人同归于尽。好在敌人进村后,村党支部书记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主动向敌军指挥官大献殷勤,招呼敌人喝酒、吃饭,消除了日军的敌意,旷伏兆等才有惊无险。这段地洞中的经历,让旷伏兆萌生了一种天才的军事构想。

从洞中出来后,旷伏兆对这种以“蛤蟆蹲”躲过敌军“扫荡””的方法,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分析,认为这种消极被动的躲藏方式,一旦被敌人发现,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军分区政治部的王锡珍、段清俊等人,就是因为被敌人发现而牺牲在洞里的。必须变被动为主动,但怎样变被动为主动呢?旷伏兆沉思良久,既然“蛤蟆蹲”可以藏人,那为什么不能将各“蛤蟆蹲”连接起来成为地道呢?一个村里的可以连接,几个村里的也可以连接。一个村里遭到敌人袭击,完全可以躲到另外的村子里去。

旷伏兆立即和分区司令员刘秉彦等分区领导研究。很快,他的构想得到了分区领导人的一致支持。分区即决定派作战参谋任子木和熟悉本地状况的高荣到二连县米南庄,进行挖掘地道的试点工作。

短短几个月,一套具有极大现实意义的作战方略,在足智多谋的旷伏兆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得以迅速贯彻实施。整个第十军分区的辖区内,根据地军民在地下、地面和空中建成了一套完整的立体式作战系统。这种被称作“地下长城”的地道网,成了八路军与敌军进行斗争的重要依托。

就这样,旷伏兆和第十军分区的“地道战”威名迅速传遍冀中乃至整个中国,令日军闻风丧胆。各抗日根据地纷纷仿效,—时间,冀中地道纵横交错,组成了复杂的地下长城。

惨烈的林子里战斗

1944年,日军在廊坊开展了“治安肃正”行动,推行“治安强化实验”,给我军造成很大损失。这期间,最惨烈的一仗是林子里战斗,时间是1944 年 3月9日。

这天,第十军分区副参谋长李大卫率分区特务大队80 余人,在固安县林子里村遭日伪军2000 余人包围。战斗中,16岁的机枪手李宝珍身负3处重伤,仍坚持向敌人射击,打死打伤日伪军100多人,最后头部负重伤牺牲;追击炮手崔福连续摧毁了日伪军指挥和机枪阵地,因未及时转移而牺牲;指导员张勋率领十几名突击队员沖入敌人机枪阵地,张勋用菜))砍死敌机枪手,摧毁了敌人机枪阵地,最后同十几名勇士壮烈牺牲;17岁的小战士安小景,用铡刀片与两名日军展开肉搏,砍死了日军,自己身受6处重伤,光荣牺牲;战士宋大海奋不顾身,在敌群中拉响了手榴弹。村里的青壮年在民兵队长李保林带领下,也拿起刀、叉和烈土留下的武器参加了战斗。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李大卫负伤昏迷,被转移至地洞中。

入夜后,大队长李树维和参谋贾森林带领剩下的30名战士,三次突围均未成功,机枪手辛武和在打死十几个敌人后牺牲。10日上午,日伪军层层包围了抗日勇士据守的院落,并施放大量毒气,十几名抗日勇士中毒后被俘。此次林子里战斗,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迫不得已进行的一次遭遇战,虽然军分区特务大队80 余人几乎全部战死,但日伪军更是付出了伤亡近400人的代价。

在全面抗战中,这块抗日根据地经历了日本侵略军最残酷的“清剿”“扫荡”,这一地区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这块抗日根据地并没有被毁灭,而是神奇般的屹立在晋察冀边区的最前哨。廊坊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日本侵略者及其汉奸、卖国贼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0 阅读:6
千篇历史藏

千篇历史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