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坛“巨震”,总理候选人是个亲俄派?“第二个默克尔”出现!

万象洞察 2025-01-21 17:43:12

据参考消息网援引德新社1月11日报道,德国三个主要政党——中左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以及基民盟,分别举行会议,为2月23日的全国大选做最后的冲刺准备。这场大选,承载着德国未来的走向,而在众多政治人物中,一位女性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德国选择党领导人爱丽丝·魏德尔。人们不禁要问,这位被称为可能是“第二个默克尔”的候选人,真的能给德国政坛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吗?她又为何被贴上“亲俄派”的标签?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1月11日的德国东部城镇里萨。当天,德国选择党在这里召开为期两天的会议,推选爱丽丝·魏德尔为总理候选人。然而,会议的进程并不顺利,大约一万名反对德国选择党的抗议者设置路障,封锁了通往该城镇的道路,导致会议推迟了两个小时。这样激烈的反对,足见德国选择党及其主张在德国社会引发的争议之大。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魏德尔和她所在的政党,已经成为德国政治舞台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爱丽丝·魏德尔(资料图)

在了解魏德尔的政治理念之前,先来认识一下她本人。魏德尔有着丰富的履历,她在学术领域和经济领域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历为她踏入政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她敏锐地察觉到德国面临的诸多问题,这也促使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主张。

在魏德尔众多备受关注的主张中,对俄态度尤为突出,这也是她被贴上“亲俄派”标签的主要原因。她提出要重启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自北溪管道事件发生后,德国的能源供应陷入困境,能源价格飙升,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受到极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魏德尔认为,俄罗斯是德国最直接的能源供应选择,重启合作能够缓解德国的能源危机。从现实角度来看,美国无法提供稳定且足够的能源替代俄罗斯,欧盟内部也难以解决德国的能源需求。魏德尔的这一主张,虽然大胆,却有着务实的考量。

然而,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欧洲许多国家在对俄关系上受到美国的影响。德国作为欧洲的重要经济体,在外交和能源政策上长期受到美国的掣肘。魏德尔主张摆脱美国的操控,坚守自主外交,这无疑是对传统政策的巨大挑战。她的这种勇气,让德国民众看到了一种摆脱困境的可能,也让国际社会对德国未来的外交走向充满了猜测。

爱丽丝·魏德尔(资料图)

除了能源和外交政策,魏德尔在经济领域的主张同样引人关注。她提出要聚焦本土经济,大力夯实实体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德国虽然享受过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红利,但也面临着产业链外迁、技术流失等问题。疫情和俄乌冲突的爆发,更是让德国经济的脆弱性暴露无遗。魏德尔深知,德国想要恢复“制造强国”的地位,就必须重视本土经济的发展,减少对外依存度。她的这一理念,得到了不少德国企业和民众的支持,他们渴望德国能够重新找回曾经的经济优势。

在社会议题方面,移民问题一直是德国政治争论的焦点。据媒体报道,在马格德堡汽车恐怖袭击案发生前后,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德国极右翼政党选择党的声势持续壮大,党首魏德尔的支持率高达24%,超过了现任总理朔尔茨和副总理哈贝克。尽管从大选角度来看,选择党的支持率仍位居第二,落后于联盟党的32%,但这一数据的变化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选择党凭借强烈反对移民的政策和民族主义调子,在袭击案后迅速吸引了更广泛的支持。魏德尔表示,如果德国选择党执政,将大规模驱逐移民,并传递出“德国边境已关闭”的信息。这一强硬立场,在部分德国民众中引起了共鸣,他们认为移民问题给德国的社会安全和福利体系带来了巨大压力。

爱丽丝·魏德尔(资料图)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德国其他政党的动态。在1月11日这一天,德国社会民主党在首都柏林召开党代会,确认现任总理奥拉夫·朔尔茨为该党总理候选人并通过了竞选宣言。朔尔茨表示,德国经济正处在十字路口,他正在努力保护和更新“德国制造”这个成功的品牌。然而,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社民党在民意调查中的支持率仅为16%,落后于保守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和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

基民盟执行委员会在德国北部城市汉堡召开闭门战略会议。基民盟领导人弗里德里希·默茨是有望在选举后接替朔尔茨的热门人选。他强调,联盟党在竞选活动中的“绝对焦点”是经济政策,并表示如果他们获胜并成功组建政府,到2025年暑假时,德国人的情绪将会有所不同。

从近期的民调数据来看,德国的政治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德国《图片报》委托德国新社会问题研究所进行的民调结果显示,德国选择党支持率上升两个百分点,达到22%,这是该党一年来的最高支持率;联盟党支持率下降一个百分点至30%,是自去年10月底以来的最低值;朔尔茨领导的社民党为16%,绿党为13%,亲商的自由民主党为4%,极左翼的左翼党为3%。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德国民众对各政党政策的态度变化,也预示着大选结果的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连马斯克都卷入了这场德国政坛的风云变幻之中。他在社交平台上暗示,只有选择党才能够“拯救德国”。这一表态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仅为本就紧张的德国政坛增添了几分戏剧化色彩,也让外界对未来德国政坛的走向充满了更多猜测。魏德尔对此迅速做出回应,并发布视频表示赞同马斯克的观点。这一系列事件,让人们不禁猜测,未来如果魏德尔当选,德国是否会与美国的关系发生变化,是否会与特朗普团队展开更深度的合作。

马斯克(资料图)

在这场德国政坛的大地震中,魏德尔无疑是最具话题性的人物。她被一些人称为“第二个默克尔”,这不仅是因为她在政治上的强硬态度,还因为她在关键问题上的务实作风。例如,在对华关系上,她并不认同德国政府将中国视作战略对手的看法,强调德国应以自身利益为先,并指出德国作为出口大国,对华市场和供应链的依赖性。在对俄关系上,她坚持国家的独立自主,反对以牺牲本国利益为代价去迎合美国的战略,这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政策如出一辙。

但是,魏德尔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德国选择党反欧盟、反移民的立场,使得其他政党拒绝与它合作。在德国的政治体制下,想要在议会获得多数席位从而组建政府,通常需要政党之间的联合。德国选择党目前的孤立状态,让魏德尔在大选后组建政府的道路充满坎坷。另一方面,她的一些主张,如重启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必然会遭到美国的反对。美国在欧洲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它是否会采取措施干涉德国的内政,阻止魏德尔的政策实施,这也是一个未知数。

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魏德尔的出现,已经给德国政坛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变化。她的主张,无论是在经济、能源还是外交领域,都为德国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政党的选择。在这个全球化和多极化的时代,德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魏德尔的理念或许能为德国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德国即将迎来全国大选,魏德尔和她的选择党在这场政治角逐中的表现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她能否突破重重阻碍,成为德国的新总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她的政策又将给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德国政坛已经因为她的出现而变得不再平静,未来的德国,也必将在这场政治变革中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3 阅读:1142
万象洞察

万象洞察

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