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誉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的小说之一。即使没读过,你也一定听过这本书的名字——《围城》。
它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而且是在杨绛的督促之下写就的。
多年以来,它一直畅销文坛,经久不衰。不但多次重印,还被翻译为多种语言。
从前读《围城》,只觉得它在写婚姻。
再读《围城》,才发现,它写的是人生。
原来,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虚度的时光,总要以艰难的岁月来填补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人活着,自由是相对的,束缚却是绝对的。每个人身上都有重重无形的枷锁。
有些枷锁是环境给的,你摆脱不了。
有些枷锁却是自己选的,你主动入瓮。
方鸿渐出生于乡绅之家,父亲在当地颇有名望。
因为和银行的周经理交好,两家就订了亲。方鸿渐虽然对这门亲事颇有微词,但迫于父亲的压力,不得不忍受。
谁知未婚妻竟然生了一场大病,一命呜呼。出于对女方的怜悯,他写了一封长信以示慰唁。
周经理因此觉得方鸿渐是宽厚之人,竟将方家的聘金及周家的陪嫁及以此做生意所得利息都给了方鸿渐,资助他出国留学。
对方鸿渐来说,这也算是上天眷顾,给他了额外之喜了。可他却不知道珍惜,在国外求学期间游手好闲,生活懒散。
课也不认真听,书也不好好读,连一纸文凭都没能拿到手。
最后只能买了一个假文凭来应付自己的父亲和前岳父。
吃不了学习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镀的金总会有掉的一天。
胸中文墨欠缺的方鸿渐很快尝到了虚度时光带来的恶果,他不但在一次公开演讲上丢尽脸面,连寻到工作以谋生也成了问题。
他好不容易在一个学校寻得了一个职位,却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就被解聘。
十分认同克里斯汀·金博尔的一句话:“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逃离这一说,只是用一些困难交换另一些困难。”
命运不会亏待每一个勤勉的人,也不会偏爱每一个懒惰的人。
虚度的时光,总要以艰难的岁月来填补。
偷过的懒,都会以打在脸上的巴掌来了结。
人若不努力,即使拿到再好的牌,也会被打得稀烂。
犯下的错误,迟早会付出应有的代价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是人生这本书最常用的技法。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却会给人生埋下隐患,让当事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归国的航程中,方鸿渐遇到了行为不检点的鮑小姐。他心底明明瞧不上她,但受欲望的驱使,他却和她不清不楚。
她言语挑逗,他热烈回应。她自荐枕席,他欣然接受。
他以为不过是逢场作戏,事过以后就会烟消云散,殊不知这件事却让他痛心疾首,悔不当初。
对于苏文纨,他明明毫无兴趣,甚至在初相识的那段日子里,对她简直可以算得上是讨厌,一度曾“恨不得把苏小姐瘦身体里每根骨头都捏为石灰粉”。
饶是如此,他对于苏文纨的感情却一直采取放任的态度。她邀请他,他便赴约。她要他吻她,他也不推辞,还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浅浅的吻,作不得数。
他不明白,不拒绝不主动其实也是一种选择,就等同于默认。正是他暧昧不明的态度,让苏文纨对他心存幻想,误以为两人可以喜结连理。
所以在发觉方鸿渐爱上自己的表妹唐晓芙之后,苏文纨才会由爱生恨,从中阻挠,将方鸿渐和鮑小姐之间的纠葛和盘托出。
得知方鸿渐竟然和那样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有染以后,唐晓芙忍无可忍。虽然她对方鸿渐也心存好感,但还是毅然决然地斩断了两人之间的任何可能。
方鸿渐后悔不迭,痛苦万分,却也无可奈何。
十分认同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永远不要以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择的终点。”
人可以犯错,但有些事必须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尤其是在感情方面。
寂寞的时光可以用无聊打发,却不能让自己成为情欲的奴隶。
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秒会遇见谁,会不会因为道德的瑕疵而失去和她在一起的可能。
将就的选择,只能换来将就的生活
钱钟书写给杨绛的信里有这么一段话:“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件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婚姻固然有它的局限之处,但并非所有的婚姻都是坟墓。
选错了人,婚姻就是禁锢人的牢笼。
选对了人,婚姻就是躲避风暴的港湾。
钱钟书和杨绛两人算得上是一对模范夫妻。两人一辈子感情甚笃,彼此亲厚。
但《围城》里的方鸿渐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他的婚姻就像一个纸皮核桃,轻轻一捏,就碎了一地。
其实,方鸿渐本有过好几次机会,可以和不错的女子缔结连理。他自己却不争气,悉数错过。最后只好将就着和恨嫁却苦无人可嫁的孙柔嘉结为夫妻。
可将就的选择只能换来将就的生活。
褪去了文饰和面具之后,两人都露出了不堪的一面。他们婚后的生活诸般不如意,冷战已是司空见惯,吵架成了家常便饭。
方鸿渐后悔不迭,但悔之晚矣。
《围城》里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婚姻不易,所以更要审慎。
结婚之前,多些审视。不要因为父母的催促,外界的偏见而动摇自己的标准。
结婚之后,多些包容。不要因为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消耗彼此。
《杀鹌鹑的少女》中有这么一句话:“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我们选择什么,就成为什么。
有些事情当时看起来或许没那么重要,但它们却是命运的注脚。
决定我们走向何方,走得多远的,正是脚下的每一步路。
愿你拥有足够的智慧,行得稳,选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