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公元前210年,一扫六合,威震四方的秦始皇在外出巡视之时驾崩于沙丘平台。
自13岁被立为帝王,始皇帝嬴政花了26年时间成为了天下共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按理来说,始皇帝家族为封建王朝历史中第一个皇族,应该是人丁兴旺,后代众多。
然而在历史记载中,却少有始皇帝后代的记述。
而时至今日,也只有四个姓氏被认为是始皇帝的后裔,不知其中是否有你的姓氏?


依照秦始皇的想法,他作为“始皇帝”,而他的后代就是“二世”“三世”,一直到“万世”,都将会是皇帝。
但想法很美好,而计划的第一步就做错了,秦始皇在生前并没有立太子,而他又是暴病而亡,因此根本来不及通知自己的接班人——长子扶苏。
此时的扶苏在北边与蒙恬一起戍守边关,与嬴政一起巡视各方的是第十八子胡亥。
胡亥与嬴政身旁的赵高、李斯等人向来交好,而秦始皇暴病而亡的消息也只有他们几个知道,于是他们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直接本没有希望继承皇位的胡亥扶上帝位。

秦始皇在去世前,本已经留下了一封诏书,想着让扶苏回咸阳给自己举行葬礼,但这诏书偏偏是给到了赵高手上。
赵高欺上瞒下,直接私拆了诏书,而后与胡亥、李斯一起改掉了原本的诏书,改成让扶苏与蒙恬自尽,传位给第十八子胡亥。
扶苏接到信后伤心欲绝,最终选择自刎,蒙恬虽然心存怀疑,但已经甘愿赴死的扶苏劝他接受现实,两人双双毙命。

胡亥因此成为了秦朝第二个皇帝,如若他是一个贤明的君主,秦始皇的“万世”愿望倒也不是什么问题,因为皇位始终实在嬴家人的手里。
可这胡亥确实一个暴虐至极的人,得位不正的他一上位就成天担心皇族中有人反对自己,在赵高等人的支持下,胡亥有了一个斩草除根的方式——杀光所有皇族!

根据史料考究,秦始皇一共有23个儿子,女儿则是10个,这些儿子中留下了名字的就只有四位:长子扶苏,公子高、将闾和胡亥。
胡亥回到咸阳之后,马上颁布了一道诏命:始皇帝后宫之中没有孩子的嫔妃全部处死。
不久后,他又下令皇族中的公子、公主等进咸阳朝拜,等人都到得差不多了,他便让军队上前,将他们逮捕。

《李斯列传》中有记载: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社。
即十二位公子被胡亥集体斩首于咸阳,《国语·晋语》还记载到他们的尸体被陈列于咸阳集市,众人围观。
所谓“矺”,《荀子》中把这记为“车裂”,也就是说,秦始皇的十个女儿都被五马分尸了。
胡亥的疯癫行为,直接导致秦始皇的后代骤减,公子将闾和两位公子逃过了大屠,但还是被胡亥抓到了宫中,最终选择自杀。
而这些公子、公主的后代、亲族也同样被胡亥所杀,史书所写为被诛无数!
当然,其中也有例外,公子高比较聪明,他看出胡亥要把亲族赶尽杀绝,自知逃不过一死。
但公子高并不想族灭,于是他主动申请给始皇帝殉葬,由此换来自己后代的存活。

听闻公子高“主动送死”,胡亥和赵高很是高兴,当即就赏赐给公子高十万钱,他的亲族逃过一难。
由于胡亥没有后代,其他公子、公主也被屠灭,所以公子高所留下的族人就成了尚有考据的始皇帝留下的“唯一”血脉。
他们自然不敢留在咸阳,纷纷外逃。
有记载他们举族搬迁到了南方,而后改换姓名,“高”姓和“赵”姓是最多人选择的姓氏。
所谓“高”,便是公子高的名,这个很好理解。而“赵”则是因为秦朝皇室结皆为嬴姓,出自赵氏。

在古代,姓代表的是先祖,氏代表的是分支,秦国国君的嬴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而赵氏则是嬴姓的一个分支。六国之中的赵国实际上也为嬴姓赵氏。
因此赵氏也极有可能是公子高后人逃亡途中所取之姓。
而除了这支亲族,还有一族也可视为始皇帝后裔,那就是秦王子婴的后代,以及刘邦建汉之后安置的一批秦人。

公元207年,刘邦和项羽的联军一路向西,攻破武关后直直来到了咸阳城下,秦朝的统治危在旦夕。
赵高见大势已去,直接将胡亥送去见了秦始皇,把秦朝宗室中的子婴立为了秦王。
子婴的真实身份一直不能确定,最有可能的事秦始皇的弟弟。因为他在杀赵高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就在一旁。
由此可以推断子婴的年龄与始皇帝长子扶苏相仿,始皇帝如若有这么大的儿子,胡亥不可能不诛之。

子婴当了四十六天皇帝就被迫退位,刘邦没有杀他。
项羽没有那么仁慈,进城就是屠杀,子婴直接没了命。
不过他的两个儿子却活了下来,又是一支秦朝皇室血脉。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将关东大族迁往关中充实人口,其中一支“万石秦氏”也被认为是始皇帝的后裔。
亡国之人以国号为姓,这并不少见,这支秦氏在关中之地繁衍生息,延续千年,分布极为广泛。

最后一个被认为是秦始皇后裔姓氏的是一个极为小众的姓——“奉”姓。
在《奉氏族谱》中,第一句便是“吾族本姓嬴”,这来源于商鞅变法之后,一批秦国亲族因为变法而受到牵连,被迫改姓。
秦灭汉立,秦始皇的后代们极有可能跑到这些不同姓但实为亲族的家中避难,而后延用奉氏。
近年来,DNA技术日渐成熟,利用父系基因来追溯祖先来源也成了一件令人信服的事情。
如若未来能够获得足够标本,始皇帝的后代也许会有更为精确的确定,也许就在你我之间!
——THE END——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我们,秦人的后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