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八步赶蝉”步法爆火网络,30公里时速真能实现吗?专家提醒风险!

逸韵轩 2025-03-18 10:16:31

最近,一种名为“八步赶蝉”的步法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热潮。

它真的能让人达到30公里的时速吗?

这股热潮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风险?

在南京玄武湖景区,一位练习“八步赶蝉”的市民因为变向不及撞倒了游客;杭州交警也通报,近期行人超速引发的交通事故显著增加,其中很多都与“八步赶蝉”有关。

这些事件,给全民参与的运动狂欢敲响了警钟。

相关部门迅速采取了行动,北京市交管局约谈了相关博主,要求在视频中添加警示标签;抖音平台下架了数百条违规教学视频;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公安部门启动专项整治,在奥森公园等热门地点设立限速标识。

医学专家也发出了警告,指出这种步法对膝盖和脚踝的负荷过大,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上海六院运动医学科主任赵金忠表示,测试显示,当速度达到每小时25公里时,膝关节受到的冲击力相当于体重的4.2倍,半月板损伤的风险会急剧增加。

“八步赶蝉”究竟是如何火爆全网的呢?

3月12日,武术博主“形意老姜”发布了一条教学视频,演示者以“Z字形”路线在车流中穿梭,并声称熟练掌握这套步法后,5公里的通勤时间只需10分钟。

这段视频迅速引发了网友的模仿和挑战,抖音话题“八步赶蝉挑战赛”的播放量突破了28亿,B站相关视频的弹幕数量也高达12万条。

甚至在北京奥森公园,还出现了百人方阵深夜集训的奇观。

一些跑团也进行了实测,例如上海某跑团成员表示,使用“八步赶蝉”后,从陆家嘴到人民广场的通勤时间缩短了一半。

这股热潮也迅速催生了商业机会。

李宁公司推出了名为“蝉翼”的跑鞋,宣称其设计能够更好地适配“八步赶蝉”的动作;Keep上线了专项训练课程,短短7天内付费用户就超过了120万;甚至还出现了利用这种步法进行“代跑腿”服务的团队,例如杭州的一家奶茶店就推出了“超时免单”的承诺。

那么,“八步赶蝉”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清华大学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主任陈卫东分析,该步法的核心在于最大程度地提高动能转化效率,通过缩短触地时间和增大踝关节蹬伸角度,将垂直方向的震荡力转化为水平方向的推进力。

虽然能量消耗相当于慢跑的1.3倍,但速度却可以达到慢跑的2.4倍。

传统武术界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形意拳非遗传承人李德昌指出,“八步赶蝉”实际上是形意门秘传的“追形步”,原本用于近身格斗,而非长途奔跑。

“现代人省略了内功心法,只学外形动作,好比买车不要发动机。” 他说道。

面对“八步赶蝉”引发的热议,中国田径协会也紧急发表声明,强调这种步法尚未被纳入竞技步行的定义,并提醒爱好者不要在机动车道上练习。

据悉,体育总局正在研讨制定相关的安全规范,可能会限制公共场所的练习区域。

一些科技公司也开始尝试利用技术手段来降低风险。

例如,小米手环推出了“赶蝉模式”,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步频和触地时间,并在负荷过大时发出预警;高德地图也正在内测“赶蝉导航”,可以自动规划人流量较少的训练路线。

“八步赶蝉”的爆火,一方面反映了全民健身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运动科学普及的不足。

从最初的武术圈,到如今的全民挑战,这套步法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一夜爆红的巨大转变。

未来,“八步赶蝉”究竟会走向规范化发展,还是昙花一现?

这不仅考验着监管部门的智慧,也需要公众提升科学运动的素养。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股“步法革命”?

又该如何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

0 阅读:27
逸韵轩

逸韵轩

逸韵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