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不怕2400度高温,西工大新突破!中方六代机,将使用太空叶片近日,有网友在朋友圈中晒出了一张照片,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块黑色的合金材料。网友介绍说,这是他的朋友从事航空航天材料研究所得,该合金材料是一种超高温合金,可以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制造。
令人意外的是,这位研究人员并不是通过论文或者报告得到这一成果的,而是在东方大国空间站中进行了试验之后成功分离出来的。
可以说,航空航天是国家的高大上的事业,我们普通人根本无法插手,但是通过朋友圈的这张照片,我们仿佛看到了希望,那位网友的朋友并不是顶尖的科学家,但是却通过一种非常规的途径取得了研究成果,这也让很多人感到非常惊讶。
随后,有媒体对此进行了跟进采访,最终得知,这种超高温合金的试验样品是由西北工业大学的科研团队送上空间站进行实验的。因为航空航天材料对于使用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超高温合金材料一直是一个难点,它既要满足高温强度的要求,又要具备室温韧性和高温抗氧化性能。
目前市面上的航空发动机大多采用钛合金或者镍基合金制成,但是它们在面对极端高温时依然无能为力,因为人类制造出来的材料很难达到和金属一样的高温强度。这也是航空航天领域一直困扰科学家的课题。
虽然航空航天作为一个封闭的行业进展和应用都非常有限,但是航天技术却是一个非常好的孵化器,在它的作用下诞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材料和技术。除了西北工业大学的铌合金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例子,比如锆合金就曾经被送上空间站进行研究。
锆合金最初是用于核反应堆燃料棒外壳和人造关节的制造,因为它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而随着航天技术的应用,锆合金还可以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比如制造导弹外壳、卫星壳体等。
航天技术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位西北工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具体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空间站已经成为了高科技产品孵化的摇篮,在这个封闭的实验室中不断涌现出来可以应用于国防、生物医疗、计算机等领域的新材料和新技术。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航天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它离我们非常近,在我们身边不断发生着惊奇的变化。从生活中提取物质样本送上空间站进行分离,在经过长时间的宇宙环境熏陶之后再带回地球进行研究,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
即便我们不去追求这些新材料、新技术,但是航天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刺激和民族自豪感已经足够宝贵了。近年来,“送上空间站进行试验”几乎成为了一种时髦的行业背景,许多公司都在广告宣传中喊出这样的口号。
虽然不能说这是一种营销欺骗,但是真正能够做到将产品送上空间站进行试验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即便是一些先进的产品也并不符合在太空中使用的标准。根据国家航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正在运行中的中国空间站中有数百项来自各个领域的试验项目。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材料试验项目,因为新材料往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象征,在各个国家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特别是像超高温合金这样的材料,如果被某一个国家独占,则有可能带来战略上的压力。
因此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探索新材料、新技术,并且希望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将其送上空间站进行验证。超高温合金作为一个新兴材料在国际上也引起了热议,在中国之外也有很多国家在积极投入研究。
所以即便西北工业大学取得了这样的进展,在发表论文之后也要做好被窃取技术的心理准备。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细节,但是可以肯定这位研究人员得到这项成果之后付出了非常多努力。
因为超高温合金需要满足很多指标要求,包括高温强度、室温韧性、高温抗氧化性等等。目前商用的钛合金虽然满足不了航空发动机使用的全部要求,但是至少在强度方面已经可以媲美钢铁了。
而且钛合金还有一个很大优势就是密度小,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可以减轻零件自身重量。镍基合金在耐热性方面表现优异,在航空发动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说,美国波音公司正在加紧研发一种新型超高温合金。
虽然波音公司没有公开透露具体细节,但是外界普遍认为它们一定是借助了先进技术才取得了突破。由此可见,超高温合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仅是航空航天行业发展必备的核心材料,而且还可以拉动整个产业向上发展。
那么,屏幕前的各位观众如何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点赞加关注,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参考资料:西工大这项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