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气温逐渐回升,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卸下冬装,迎接春天的温暖了?先别急!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告诉我们,“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春捂可是春季养生的重要一环。

春天是个乍暖还寒的季节,气温变化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儿阳光明媚,一会儿冷风嗖嗖。古人认为,在经历了漫长的冬季后,人体的阳气刚刚开始生发,抵御外邪的能力还较弱,因此提出了春捂的养生方法。自立春之日起算,约莫十五日后至清明之前,为春捂的关键时期。
春捂,简单来说,就是在春季不要过早地脱掉厚衣服,适当捂一捂,能帮助身体适应这种多变的气候,减少生病的几率。
二、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春捂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过度春捂可能会导致身体过热,出汗过多,反而容易着凉;而春捂不足则无法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一般来说,当早晚温差> 8℃时,就需要捂一捂;当气温连续几天都保持在 15℃以上时,就可以逐渐减少衣物了。这个时期,天气已经相对稳定,身体也适应了春季的气温,就可以放心地脱掉厚重的冬衣,换上轻便的春装啦!
三、春捂要捂哪些部位?1.颈项部颈项部有“风池穴”和“风府穴”,这两个穴位是容易受到风邪侵袭的地方。保护好颈项部,可以避免风邪进入体内,引发感冒、头痛等问题。所以,在春季,我们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适当戴戴围巾、帽子,给颈项部一些温暖的呵护。
2.腹部腹部的保暖也很重要,特别是肚脐部位,也就是神阙穴。温暖此处可以鼓舞脾胃阳气,对于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来说,更是要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晚上睡觉时,可以在腹部盖上一条薄毯,避免腹部受凉。
3.膝足部俗话说“寒从脚下生”,膝足部的保暖对于整个身体的健康都至关重要。春季可以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上身可以适当穿得薄一些,但秋裤先别着急脱,给膝足部足够的温暖。睡前用温水泡脚 15~20 分钟,有助于扩张脚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得到放松,睡眠质量也会更好。
四、春捂的正确方法1. 春捂穿衣有讲究春捂时建议多穿几层薄衣服,内层选择柔软、透气的纯棉衣物,中层穿着保暖衣物,外层穿着防水、防风衣物。
当气温较高时,可以只穿内层和中层衣物;当气温较低时,再穿上外层衣物。例如,在 15 - 20℃的天气里,可以穿一件长袖 T 恤和一件毛衣;在 10 - 15℃的天气里,可以再加一件风衣。根据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这样既保暖又方便。
2. 注意饮食调理春捂不仅仅是穿衣保暖,饮食上也要注意。春季适宜进食一些辛温升散的食物,如豆豉、韭菜、葱、香菜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身体驱散寒气,促进阳气升发。同时,要少吃生冷之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早春饮茶可以饮用一些性质温和的茶类,如红茶和黑茶。
3.加强锻炼春捂只是我们抵御疾病的被动方式,要想真正防疾健身,还应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综上所述,春捂是春季养生的智慧之举,也是自古流传至今的养生方法。让我们在这个春天里,捂出健康,捂出好身体!快快行动起来,把春捂的智慧分享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吧。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收获一些健康知识,#迈加大健康集市# #迈加智慧健康管理中心#将为大家带来更多健康小知识,咱们下次见~
上VX搜索#迈加大健康集市#线上商城,家庭医疗健康设备、养生好物应有尽有,让您买的放心,用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