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历史学家经过研究论证,认为郑和下西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他们认为,郑和七下西洋有三大目的:一是为了宣扬国威,二是为了拓展外交,三是为了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这些都对,但是我一直认为,实际上郑和当时想的不会这么复杂。郑和船队下西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贸易,为了赚钱。
郑和的船队,就好比是大明朝的一个大型央企。这个大型国有集团,大明皇帝就是董事长,郑和就是总策划和总经理,专业从事国际贸易业务。
我们来分析一下,600年前国际贸易形势。郑和下西洋的大型船队,是怎么样赚大钱的呢?
郑和船队从浏河出发,途经沿海各地。他们在各城采购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装载上船后,便一路向南洋和西洋出发。丝、瓷、茶这三件套,是当时大明王朝的拳头产品。在国际上,具有无可替代的竞争力。
以瓷器为例,按照《明会典》记载:青花白瓷盘每个五百贯,碗每个三百贯,瓶每个五百贯,酒海每个一千五百贯。豆青瓷盘每个一百五十贯,碗每个一百贯,瓶每个一百五十贯。
这些瓷器,在国内产地也不过价值几十文。但是运到了西洋,身价顿时翻上近千倍。郑和的宝船队,以瓷器作为压舱物。每次携带的瓷器,就能达到上百吨之多。就瓷器一项赚取的利润,每次不少于上千万贯!
郑和船队在回程时,携带的主要是香料、染料等国外特产。如:胡椒、苏木、乳香、安息香、苏合香、苏泥勃青、紫绅、腮脂石、风磨铜、紫石、澜砂等。
这些商品,在国外产地,都是平价亲民的货物。但是,当跨越重洋,运到国内或其他国家后,就变成了豪华的奢侈品。
据《东西洋考》记载,进口的胡椒,在国外产地都很便宜。如:在苏门答刺国,100斤值银一两。在柯枝国,400斤值银5两。由此可见,这些物品在产地,都是廉价品、便宜货。
但是,这胡椒一旦被运到中国国内后,就成了高档消费品。价值高达每斤10~20两,有1000倍~2000倍的利润。
所以,郑和这个集团公司,每次下西洋,就是奔着利益去,为了利益回。光是瓷器和胡椒两样东西,来回赚取的价差,就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
同样,丝绸、茶叶运到国外销售,不但大受欢迎,而且赚得盆满钵满。国外的苏木、乳香、苏合等,运到国内,利润也都是数百倍,甚至上千倍。
至于宣扬国威,只不过是顺手而为。那些赏赐给沿途小国的财物,跟上述的巨额利润相比较,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话还得说回来。郑和,不愧是我国古代的著名航海家、外交家、军事家、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