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一假期,国内高校完全对外开放;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附近名校去逛逛,意在激励她们,努力读书将来考取名校,为自己争取一份好的前程。想法不错,然而现实非常的残酷。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清华大学游览,看到学校的匾额,指着对儿子说:好好学习,将来考上清华大学,那咱家的祖坟会冒烟了!
没有想到儿子却不以为然的说:冒啥烟都没用,你就别操那心了。父亲并没有放弃,继续说: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儿子又反问:你让我试,你当初咋不试呢?
看了父子的对话,应该笑喷了很多人,一对活宝。这孩子也够直接的,小小年纪就说出了人间的大实话,清华大学不是祖坟冒青烟就可以考上的,也不是成绩好就有机会的。
清华大学每年的本科生只招3000多人,如果除去艺体生、竞赛生、各类专项的招生;普通高考录取,在各个省份录取的人数很少。在安徽省,理科生排名80以后的,如果没有其它照顾,基本无缘清北了。
就是在录取比例很高的北京,考上清华也是非常难的;清北两校给北京也只有500个左右。对于普通人家孩子,考上985高校,可以说是祖坟冒青烟了。
考取清北与华五高校,是努力与天赋的结晶。在这一块,天赋要远大于努力的,没有一定的天赋,高考中那些压轴题,你是做不出来的。这些题不是给努力的学生做的,就是筛选天赋的。
很多家长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孩子第一名,就可能认为特别优秀,也要看圈子大小的。就现在的情况看,县中高考第一名真的不一定可以被清北录取,优秀的可能被清北两校的专项计划录取。正常批次录取,县中有;但不是年年有;很多县中好几年都难有一个清北生,所以说优秀要看圈子的大小。
父子二人的对话,可见现在的孩子也不好忽悠了,知道清华大学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考的;很多事情也是努力不来的。要清楚自己的实力,这个真不是祖坟冒青烟可以解决的,必须要有与生俱来的天赋。
笔者观点
考取清北的学生,肯定不是学校最努力的人;这些学霸就是靠天赋赢你的。很多人可能不服气,去名校看一下就知道了,中等生才是最努力的一群人。在读书上,越往上走越吃天赋,努力的说法只适合中等生。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对社会认知与父辈就有很大的差别。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父母都会把孩子送去学校读书的,也见识到成绩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天赋异禀的人,学习反而最轻松。
这对父子的对话;一方面说明孩子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知道鸡汤是没有用的,一切要靠实力。其次就是一些家长想以一些方式激励孩子,实际要先认清孩子的现状,不是什么人努力都可以考上清北的;努力的人可以托底,天护板不会特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