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大唐中兴颂》高清释文1.0版

书法爱好不易丢 2024-06-14 00:08:06

颜真卿《大唐中兴颂》又称《中兴颂》,碑文由当时的尚书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丹,刻于大历六年(771),当时颜真卿63岁,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崖壁。此碑的内容为“记平安史之乱,颂大唐中兴之事”,此碑属大型摩崖石刻,横416.6厘米,纵422.3厘米,楷书,计21行,每行20字,共计332字,字径在15cm左右,是颜书传世作品中字迹最大者。《大唐中兴颂》充分显示了颜字的特点。碑是楷书,却用了篆隶的笔法,即行笔用篆法,也就是中锋,一横一竖,刚劲有力,力透纸背;出笔用隶法,即用藏锋,撇、捺、勾、勒,能扛巨鼎。字形方严正大,结构紧密,间架端正,笔画平直,气势壮阔,韵味浑厚。无弱笔,无危势;看不厌,比不倒。黄庭坚曾赞:“大字无过《瘗鹤铭》,晚有名崖《颂中兴》”。

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碑中简体字不少,更体现了颜氏书法革新的勇气。全幅332字,自创简体字11个,除了调节笔划的疏密,还创造出特定的意境,更添颂文的气势。

《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书法进入成熟时期的代表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全篇布局十分紧密,真力弥满,字实撑格,给人一种向外的膨胀感,充实茂朴,气势恢弘,字里行间有金戈铁马之气,拳拳报国之志,并映射着时代的进取精神。

宋代欧阳修在《集古录》中云:气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

清代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云:《中兴颂》雄伟奇特,自足笼罩一代。

清代康有力在《广艺舟双楫》中云:气平原《中兴颂》有营平之苍雄。

明代王世贞在《贪州山人稿》中云:字画方正乎稳,不露筋骨,当是鲁公法书第一。

古道甄选

【原文】

《大唐中兴颂》有序;尚书水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荆南节度判官元结撰。金紫光禄大夫、前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书。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师。于戏!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若今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颂日:噫嘻前朝,孽臣奸骄,为惛为妖。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群生失宁。大驾南巡,百寮窜身,奉贼称臣。天将昌唐,繄睨我皇,匹马北方。独立一呼,千麾万旟,戎卒前驱。我师其东,储皇抚戎,荡攘群凶。复复指期,曾不逾时,有国无之。事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地辟天开,蠲除袄灾,瑞庆大来。凶徒逆俦,涵濡天休,死生堪羞。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盛德之兴,山高日昇,万福是膺。能令大君,声容云云,不在斯文。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云齐。可磨可镌,刊此颂焉,何千万年!(上元二年秋八月撰,大历六年夏六月刻)

::幸蜀(xìng shǔ)驾临四川;

::移军(yí jūn)转移军队;

::上皇(shàng huáng)太上皇的简称;

::于戏(wū hū)于是乎;感叹词;

::噫嘻(yī xī)叹词。表示赞叹;

::惛(hūn)古同“昏”;迷乱,糊涂;

::百寮(bǎi liáo)亦作“百僚”,百官;

::繄(yī)是;此;

::睨(nì)看;

::旟(yú)古代画着鸟隼的军旗;泛指旗帜;

::蠲除(juān chú)除去;

::逆俦(nì chóu)逆党;

::膺(yīng)接受;

释文 · 欢迎纠正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

天宝十四年,指公元755年,安禄山攻陷了洛阳,这是唐朝的首都。紧接着的明年,即公元756年,安禄山又攻陷了长安,这是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由于安禄山的叛乱,唐朝的皇帝被迫逃到了蜀地,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地区,这是唐朝的西南边疆地区。同时,太子在灵武即位,灵武是现在陕西省的一个地方。这段历史事件导致了唐朝政权的动荡和混乱。

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师。

明年,指公元757年,皇帝决定将军队迁往凤翔,这是一个位于陕西省的地方。在同一年,即公元757年,两京(洛阳和长安)被收复,皇帝重新恢复了在两京的统治。同时,上皇(退位的前皇帝)也返回京师,即长安。这一系列的行动标志着唐朝政权在安禄山叛乱后的恢复和稳定。

于戏!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若今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

在古代,那些有盛德大业的帝王,他们的功绩和成就都会被记录在歌颂中。但是如果现在要把这些赞美刻在金石上,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因为这需要相当高的文学修养。

颂日:噫嘻前朝,孽臣奸骄,为惛为妖。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群生失宁。

这段文字表达了对前朝的不满和愤慨。孽臣奸骄,指的是前朝的邪恶官员和权臣,他们为了私利而背叛国家,导致国家陷入混乱和动荡。边将骋兵,指的是边境将领滥用兵权,滋生战乱,给国家经济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群生失宁,表示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秩序被破坏,失去了安定和幸福。整段文字表达了对前朝政权的谴责和对国家状况的担忧。

大驾南巡,百寮窜身,奉贼称臣。天将昌唐,繄睨我皇,匹马北方。独立一呼,千麾万旟,戎卒前驱。

这段文字描述了皇帝南巡的情景以及他面对敌人的勇敢和坚定。大驾南巡,指的是皇帝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展示皇权和威严。百寮窜身,表示朝廷官员纷纷跟随皇帝南下,表示对皇帝的忠诚。奉贼称臣,指的是一些背叛的官员投降敌人,称臣效命。天将昌唐,表示上天将会保佑唐朝的繁荣和昌盛。繄睨我皇,表示敌人对皇帝傲慢地瞧不起。匹马北方,皇帝独自一人勇敢地面对北方敌人。独立一呼,表示皇帝一声令下,千军万马迅速前进。戎卒前驱,表示勇猛的战士们奋勇向前,为皇帝冲锋陷阵。整段文字表达了皇帝的英勇和对国家的忠诚。

我师其东,储皇抚戎,荡攘群凶。复复指期,曾不逾时,有国无之。事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

这段文字描述了皇帝东巡的情景以及他对国家的治理和安抚。我师其东,指的是皇帝亲自东巡,表示他对国家的关怀和治理之决心。储皇抚戎,表示皇帝亲自安抚边疆,保护国家免受外敌侵犯。荡攘群凶,表示皇帝清除国内的乱源,消除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复复指期,指的是皇帝希望国家能够恢复往日的繁荣和安定。曾不逾时,表示皇帝尽力而为,但无法超越时间的限制。有国无之,表示皇帝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事有至难,表示治理国家的任务非常艰巨。宗庙再安,表示皇帝恢复了祖先的宗庙,维护了祖先的荣誉和尊严。二圣重欢,指的是皇帝和祖先之间的重逢和团聚。整段文字表达了皇帝的治国理念和对国家安定的期望。

地辟天开,蠲除袄灾,瑞庆大来。凶徒逆俦,涵濡天休,死生堪羞。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

这段文字描述了皇帝的治理成果和对忠臣烈士的赞扬。地辟天开,表示皇帝治理国家,使得国家繁荣昌盛。蠲除袄灾,指的是皇帝采取措施减轻人民的灾害和苦难。瑞庆大来,表示国家出现吉祥的征兆,带来了庆祝和喜悦。凶徒逆俦,指的是反叛的罪犯被制服,国家恢复了安定。涵濡天休,表示国家的天命得以恢复和保佑。死生堪羞,表示那些为国捐躯的忠臣烈士值得我们的敬仰和怀念。功劳位尊,指的是忠臣们的功绩被高度赞扬和尊崇。忠烈名存,表示忠臣们的名字将永远被人们所记住。泽流子孙,表示忠臣们的恩泽将流传给后代子孙。整段文字表达了皇帝的治理成果和对忠臣烈士的赞美。

盛德之兴,山高日昇,万福是膺。能令大君,声容云云,不在斯文。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云齐。

这段文字描绘了国家的繁荣和君主的威严。盛德之兴,表示国家的德行昌盛,带来了繁荣和兴盛。山高日昇,比喻君主的威望高大,如同日出的光芒。万福是膺,表示君主得到了万民的拥护和祝福。能令大君,指的是君主的才能和智慧,能够辅佐国家的君主。声容云云,表示君主的声望和容貌令人敬畏,无法用言语形容。不在斯文,表示君主的威严和威望超越了一般的文雅和礼仪。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云齐,描绘了国家的山川壮丽景色,显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饶。整段文字表达了国家的繁荣和君主的威严。

可磨可镌,刊此颂焉,何千万年!

这段文字表达了对颂词的重视和珍视。可磨可镌,表示这篇颂词可以被雕刻和铭刻在历史长河中,永世流传。刊此颂焉,指的是将这篇颂词刊刻下来,以示纪念和珍视。何千万年,表示这篇颂词会流传千万年,永远被人们所铭记和传颂。

古道甄选

《大唐中兴颂》

颜真卿 / 楷书 / 单字

后附长卷

0 阅读:0

书法爱好不易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