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老俗话说“富富不过三代,穷穷不过三代”,意思是富人不会一直富下去,到了第三代往往会衰落或败光家产;而穷人也不会一直穷下去,通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也会变得富有起来。
在过去的确如此,我身边亲戚真实写照:
富富不过三代:我的大姑父和大姑姑,他们都是50年代的人,他们夫妻都很优秀,那个年代高中生,恢复高考后姑父又考上了大学,他们夫妇都分配到了韶关花坪总矿务局,那个年代的国营煤矿生意火旺。
大姑父和大姑姑生了2儿1女,他们都是高干子女,读书都在子弟学校,全部是免费的,因为条件优越,孩子都养成了公子少爷和千金小姐,没有继承他们的优秀,倒是从小学坏了,大儿子接了班,当了普通工人,十几年前煤矿关闭,全家人去了中山打工;小儿子从小不务正业,成了当地的小混混,经常打架还蹲了几年监狱,导致妻离子散,女儿嫁了好几次,最后不知所踪。
穷穷不过三代:我的大伯家,我大爷爷在生下大伯后,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这一去就杳无音信了,大奶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虽然日子很艰辛贫苦,大奶奶还是让大伯读完了初中,大伯毕业后当了村干部,结婚后当村书记几十年,生了3儿1女,大堂哥和大堂姐80年代高中生,大堂哥从代课老师进入了政府部门,去年从部门局长退休;大堂姐也是政府高官退休,二堂哥和三堂哥90年代的大学生,都先后进了机关单位,现都是重要部门的一二把手。
当代社会“富富不过三代,穷穷不过三代”这句话有了新的含义。富富不过三代,已不切合实际,富的人更富了,富人更注重后代的培养,财富的传承;穷穷不过三代,是因为穷人越来越穷,为了活着就已拼尽了全力,到了第三代都买不起房,娶不上亲结不了婚,已经断后了。
富富不过三代已成过去时,就像我大伯的后代,第二代跳出了农门,第三代已成了城市人,我堂哥和堂姐们的孩子不优秀都很难,他们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因为他们的父母都有体面的工作,有很好的人脉资源也有大把的时间去陪读和教育,小孩在父母身边长大,又能读最好的学校,学习再不行就去补课,平时有空全家一起到处去旅游,也带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文化成绩不行可以走艺术,反正最低也会读个本科,出来后走下过场都轻忪进入体制内。
穷穷不过三代,是因为到了第三代都娶不上亲了,就像我自己家,我爸爸从小就没有了爹,然后我奶奶丢下我爸不管,追求自己的幸福改嫁了,我爸快30岁在和我妈结婚,一贫如洗,一穷二白,我从少也是吃不饱穿不暖,读了初中后说出来打工了,好不容易结婚生孩,家里父亲生病,母亲过世,欠一屁股债,只好让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你说我们夫妻长期在外,老人又没读过书,我的孩子能有良好教育吗,完全是放养状态,成绩自然也好不到哪去,现在女儿读中职,儿子高中休学,这样的孩子能优秀吗?还不是延续我的老路打工的命,到了我儿子手上可能都断后了,这才是穷穷不过三代的真实写照。
我堂哥家代表了当今富人的孩子继续优秀,因为他们的起点就是很多人的终点,他们有好的资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的眼界和思维,以及社交能力,他们整体的综合素质要比普通人高。
我家的孩子也代表了穷人的孩子依旧平凡,普通人一辈子在为几俩碎银而发愁,就算夫妻陪读,但孩子的视野也是有限的,贫穷限制了想象这是真的,好不容易挤过高考独木桥,却发现花了几十万或上百万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甚至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就算老上公务员进入了体制内,也会发现在为人处世方面不够圆滑,没有家族人脉关系也难成大事。
现在穷人的孩子反面养成了“富二代”公子病,父母提供物质丰富了,很多孩子都不做家务,长大后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嫌累嫌工资低,动不动就抑郁,就不活了,整天就在家玩手机。
你是怎么认为:富不过三代和穷不过三代的呢?你认同我的观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