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500字。
1915年9月,李叔同从日本回国后定居上海。转眼已经是冬天,大雪纷飞,旧上海一片凄凉。
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
李叔同出屋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地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含泪写下了这首《送别》。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图1 送别
一、创作背景:“天涯五友”解体,昔日好友四散飘零,历尽人生沧桑1899年,二十岁的李叔同迁居好友许幻园家的“城南草堂”,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结金兰之谊,号称“天涯五友”。
1901年,张小楼受东文学堂之聘前往扬州,不久后,李叔同入南洋公学特班,许幻园开始商海打拼,袁希濂则做了官……
“天涯五友”逐渐在无形中解体,“天涯五友”的解体,是五人命运转折的开始。
短短十多年间,五人都经历了各种人世的沧桑变迁:李叔同辗转多地求学,经历了母亡子夭后,他又只身前往了日本留学;许幻园的生意也是几经波折,期间他更是经历了几次生死抉择;袁希濂在丹阳做官后,见识了官场的尔虞我诈;蔡小香身为医者,却经常被各种病痛折磨……
1912年,“天涯五友”之一的蔡小香因病辞世。自此“天涯五友”只剩下了四人。
1915年,许幻园破产,告别李叔同离开上海北上。那个凄冷的雪天,三十六岁的李叔同有感至交好友陆续远离,心有所感,写下《送别》。
1918年,三十九岁的李叔同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号弘一。
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低吟浅唱的李叔同,多了一个悲欣交集的弘一法师。
1942年10月13日晚,李叔同圆寂于泉州不二祠的温陵养老院晚晴室,享年六十三岁。
1959年12月,“天涯五友”中的张小楼在上海辞世,自此,“天涯五友”全部离世,只能在九泉下聚首。
二、黯然深沉,哀而不伤词的上半阙是一幅诗意的,淡淡哀伤的送别图。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词人仅仅用了十一个字,大笔勾勒出了送别的场景。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个时候,画面开始动了起来。柳枝随风而动,远处传来了若断若续,若即若离的笛声。
画面再往远处,夕阳如血,远山如黛,不禁让人想起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是一幅寥廓,而又孤寂,带着一丝凄美的画面。
词的下半阙是抒情。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写的是词人自己的处境。
昔日一起创办“城南文社”的“天涯五友”,现在因为朝政巨变,各自飘零。当年一起诗文作对,畅谈人生的时光再也不复返。
当听闻许幻园破产,隔门洒泪而别的时刻,久久沉浸在离别伤痛中的李叔同再也无法忍耐……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类似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面对好友的悲伤,词人有心无力,只能默默的,遥远的奉上“一瓢浊酒”,最大的表达自己的心意。
“今宵别梦寒”是对好友的祝福。分开让人遗憾,但是还是应该珍惜在一起的日子,与其为日后的寂寥感到忧心,不如痛快地在分别之时把酒言欢,何必打扰了这美好的回忆。
这是一种饱经世事风霜,看透人生百态的超然物外。
图2 夕阳山外山
三、那个太多人生回忆和感动的时代“天涯五友”中有三个人出家或者当了居士,原因是那个时代。
《送别》这首词一响起,我们就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
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同时,是一个纯朴的时代。
我们有感于“天涯五友”那质朴的友情,也有感于“天涯五友”那个时代下,各自飘零而又时刻保持友情的难能可贵。
更让所有人,引起共鸣的是,也许只有这样的经历,才能写下这样的文字。
那是一个纯朴的时代,是一个写满了太多人生回忆和感动的时代。
图3 李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