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奸雄——吴大帝孙权传(5进退难定)

吕尘玄 2024-03-01 18:29:41

第四章 赤壁之战

发生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是对二十七岁的孙权一次最大的考验,年轻的孙权开始与48岁的刘备、54岁的曹操面对面地交流、角逐。

1.进退难定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孙权征讨江夏,斩杀了黄祖。同年九月,曹操攻入荆州,刘表病死,刘琮率众投降,曹操不仅以急行军击溃了刘备,而且收编了刘琮的水军,一时间水、步两军发展到几十万人之多。横扫荆州的曹操雄心勃勃,意欲彻底消灭刘备,并招降孙权。曹操占据荆州之后,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言辞之中充满恐吓语气:“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从这封信的语气判断,曹操自认为年轻的孙权是不敢与自己强大的军力相抗衡的,只能是选择投降,但是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却提醒曹操,不要轻视孙权。

孙权的谋士们都闻讯深感畏惧,都感到不安和担忧,有不少人劝孙权迎降曹操。孙权问计于群臣时,江东才俊与荆州才俊那真是半斤八两了,多数人劝孙权效仿刘琮,保得性命,而这些臣子换个主人高官俸禄依旧在。(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讬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这时,只有周瑜、鲁肃坚持抗击曹操的主张。周瑜为了劝说孙权,把曹操说成汉朝的反贼,孙权有大才,又有父兄留下来的江东几千里土地,加上手中兵士精壮、粮草充足,正是应该为汉朝铲除奸邪祸患的时候。

鲁肃此时提出了联刘抗曹的主张,《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按照当时的实力比较,曹操兼并袁绍、北扫乌桓后,北方基本统一,国内实力最强,无人可以撼动。孙氏虽久占江东,割据称雄,但逐鹿天下的实力逊于曹操很多。刘备新败,实力比孙氏集团还差很多,与曹操更是天壤之别了。孙刘即便联手,收否能抵抗住曹操的进攻呢?

《三国演义》描写此时的孙权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0 阅读:0
吕尘玄

吕尘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