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副政委刘源将军来到广州,期间他见了时任广东省省长的黄华华。
两人一见面,就开始聊工作,期间刘源对黄华华说:“我这个女儿多好!从现在起,就嫁给你家了。你可一定要好好待她啊!”。
黄华华一听先是一愣,随即便哈哈大笑,握着刘源的手连声道好。
在场的人和黄华华都知道,刘源口中的“女儿”,可不是指的什么人,而是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当时这所享有盛誉的学府,即将迎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那就是转由广东省接管。
当时,我国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裁军”,这是一次深刻影响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定。
在此次改革中,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归属也得到了调整,交给了广东省接管,而之前,一直都是刘源负责的,所以,刘源才亲切地把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称为“女儿”。
刘源的军旅生涯
裁撤军校,移交地方这个计划其实在第一次大裁军的时候就开始酝酿了,当时是1980年代,邓公亲自推动的“百万大裁军”。
建国初期,我国的兵力有350万,后来随着边境冲突的频发和东南沿海局势的紧张,军队规模又在1965年调整成400万。
此后,经过多年演变,中央决定裁军改革,裁军的重点并不是为了裁减人数,而是为了优化军队的结构,节省军队开支,同时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和整体素质。
百万裁军在1985年正式启动后,解放军在五年内就将人数裁减到319.9万,同时剔除了一些陈旧的兵种和专业,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1990年代,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海湾战争的爆发更是让中国军方深刻意识到,现代化、信息化的战争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在裁军过程中,军校的改革也是重中之重,刘源就是其中的参与者的之一。
刘源是刘少奇和王光美的独子,自小便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的一生深受父亲的影响,也和军队结下了不解之缘。
童年时期的刘源,整天看着中南海警卫部队战士们的英姿勃发,心中对于军人只有无比的尊敬和向往。
当时,很多开国将领为了锻炼孩子,都会早早的把孩子送到部队或者军校去学习,13岁的刘源则在父辈的安排下,进入中南海警卫部队学习。
在那个举目皆是信仰和希望的年代,他以一名普通小战士的身份,练就了一身的本领,那段时期,他和战友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就这样,过了两年。
两年后,他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离开了中南海,到农村插队落户。但是已是物是人非,他在农村一待就是七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直到1975年,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刘源才得以重返北京。后来他顺利完成学业,又在基层开始历练,一路成长为国之栋梁。
上世纪80年代初,刘源在基层锻炼了多年后,便在新乡县七里营公社担任了副主任,后来才慢慢升到了副县长,县长的位子。
1985年,他转战郑州市,出任副市长,他用自己多年来在其他岗位上历练得来的经验,努力发展郑州的经济。
作为刘少奇的儿子,刘源自己其实是很有压力的,因为父辈的光环和当年的种种,刘源的仕途走的极为缓慢。
但好事多磨,进入90年代后,他的仕途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他终于从河南省副省长调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的领导岗位。
刘源再一次的回归到了军队当中,他非常激动,同时他在武警水电指挥部任职期间,也极大的推动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在他的带领下,部队的战斗力都整体提升了不少。
1998年,他得以跻身高层,调任武警总部副政委,在此期间,他坚持从严治军,还特别注重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可以说,武警部队有今天的面貌,刘源也有一份功劳。
进入新世纪之后,刘源在2002年的时候,被调任解放军总后勤部任副政委,正当他准备在新的岗位上大展拳脚时,又逢新中国第十次大裁军。
刘源“嫁女儿”的经历
这次裁军,中央是酝酿许久,而且对于刘源等众多将领而言,是时间紧,任务重,着不仅是军队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更是对我们军队和将领以及各地方政府的一次重大考验。
裁军时期,他负责四所院校向地方的整体移交工作。
这四所院校,分别是军需大学、第一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
这些学校,从战争年代的烽火连天,再到和平年代,一直都是军队后勤系统的重要支柱,为军中培养了众多的人才。
后来裁军改革时期,因为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些院校的功能和定位也不再向以前那么明确。
这一次裁军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以前军政上不完善的政策,由于要缩减军费,国家是否还要继续为这些学校下拨军费成为了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由于这些学校不在担任培训军人的重任,所以他们将面向社会,也不再由中央直接负责。
后来,经过多次讨论,中央最终决定,把一些院校撤销,或者合并,并且移交给院校所在地的当地省领导来直接负责,这也为中央减轻了不少的工作。
但是,实际操作总是比计划难得多,当时四所院校涉及资产上百亿元,还有数万人的归属,这些钱该怎么分配?这些人的前途该怎么办?这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也是军队院校首次最大规模,最高级别从中央向地方整体移交办学,刘源自己都感觉到巨大的压力。
首先第一步,在做思想工作的时候,都非常不容易,毕竟,这些院校的师生们早已习惯了军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突然要面对移交地方的决定,很多人都对此有怨言。
其实当时人们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前途,因为在过去,军官脱下军装,还有一些军人,仍可以当干部,士兵退伍之后,也可以成为工人。
但是,随着世界日新月异,市场环境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军校被撤或者合并,的确会给很多人带来难以想象的改变。
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地方上的“铁饭碗”逐渐稀少,所以军中的师生们都不愿意离开这个熟悉安稳的环境。
好在刘源在这个过程中,不辞辛劳的为这次移交工作跑前跑后,对一众师生做思想工作,给这四所院校的师生善后。
后来,经过长时间的紧张有序的筹备,在2003年8月的下旬,四所院校的工作终于尘埃落定,并且分别举行了军队向地方的交接仪式。
刘源也在这段时间里,辗转跑到广州,成都,吉林,亲自监督,最终确保了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
后来刘源来到广州,在第一军医大学移交广东省管理的交接仪式上,刘源才说出了那句“嫁女儿”的话,他将院校比作自己的“女儿”,可见他对第一军医大学的看重,他郑重地把军校托付给了广东省省长黄华华。
他此话一出,台下的师生们都深受感动,许多人的眼眶都湿润了。随着交接仪式的圆满落幕,院校中的师生们也迎来了身份和命运的变化。后来,第一军医大学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
军校中的师生将从军队的怀抱中走出,他们将在新中国改革的浪潮中,迈向更加广阔的市场天地。
同年,军需大学也在中央的安排下荣耀地融入了吉林大学,之后更是跻身全国顶尖的984学府行列!
可见,这样的改革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人民而言,都是非常有益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优化配置,还能让军事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更好的融合。
与此同时,第四军医大学改名为吉林医药学院,并由吉林省直接管辖,而第三军医大学也在四川省的管辖下,成为了今天的成都医学院。
2005年,刘源荣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刘源此人,非常具有前瞻性,他当时就意识到,军队未来的发展必然是科技领先一切,因此当时他鼓励“科技引领军事”,并注重人才培养。
此后,他又在总后勤部政委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尽自己所能为军队后勤保障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