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出现长江鱼群,坝下水面被染黑,鱤鱼、鲢鳙为啥会聚群?

森罗万象视频 2025-01-09 16:49:06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综述

近日,湖北宜昌江段出现了一幕令人惊叹的景象,大量的野生鱼群在葛洲坝下游聚集,将水面染成了黑色,仿佛一片“鱼的海洋”。

这些鱼群吸引了无数网友的目光,有人拍摄了视频并上传到了网络,引发了热议。有人惊叹于鱼群的壮观,有人好奇于鱼群的组成,也有人担心这是否是水质污染或者鱼类病变的信号。

鱼群的组成和洄游习性

在湖北宜昌江段聚集的大量野生鱼群主要由三种鱼类组成,它们分别是鳡鱼、鲢鱼和鳙鱼。这些鱼类属于长江特有的洄游性鱼类,即它们会在特定的时期沿着固定的路线迁徙,以完成生殖、觅食或越冬等活动。

洄游是鱼类对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方式,也是鱼类内部生理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对外界刺激的必然反应。通过洄游,鱼类能够在不同生活阶段更换生活水域,以满足不同生活阶段对生存条件的需求,顺利完成各种重要的生命活动。

鳡鱼、鲢鱼和鳙鱼的洄游习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它们的洄游主要是为了繁殖,也就是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确保鱼卵和幼鱼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这种洄游通常发生在春季或夏季,当水温达到18℃以上,江水上涨时,它们就会从海水或淡水的越冬场地向上游的产卵地迁徙。

洄游距离和速度各不相同,鳡鱼是最早开始洄游的,一般在4月份就会出现在长江口,它们的洄游距离最长,可达3000公里以上,洄游速度也最快,每天可达100公里以上。

鲢鱼和鳙鱼稍后才开始洄游,一般在5月份或6月份,它们的洄游距离较短,大约在1000公里左右,洄游速度也较慢,每天约为30公里。

洄游规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温、光照、月相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它们的洄游时间、路线和频率。

大坝的影响和鱼类的应对

大坝建设对鱼类洄游产生了明显的阻碍。大坝不仅阻断了鱼类的迁徙路径,还改变了水流速度和水质条件,给鱼类的繁殖和生存造成了很多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坝形成了上下游的水位差,阻碍了鱼类自由穿越大坝,导致鱼类的种群分离和基因交流受阻。这会影响鱼类的种类多样性和适应能力,增加鱼类的灭绝风险。

其次,大坝的蓄水和泄水还改变了河流的水温、水流、水质等环境因素,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失衡。

这会减少和破坏鱼类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使得鱼类难以找到适宜的产卵场所或产卵时间,影响了鱼类的繁殖效果。蓄水和泄水的过程还会导致水中溶解气体过饱和,引发鱼类气泡病。

针对大坝对鱼类的影响,专家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案,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类:

工程措施包括安装鱼类友好型水轮机和建设生态型鱼道。鱼类友好型水轮机考虑了鱼类的生理和行为特征,采用了低压、低速、低剪切力等技术,减少了鱼类在水轮机中受到的损伤。

生态型鱼道则是在大坝的上下游建设一条模拟自然河流的人工通道,使鱼类能够顺利穿越大坝完成洄游过程。

非工程措施包括建设鱼类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调度和生态补偿,以及适当进行鱼类增殖放养。

鱼类自然保护区可以划定在河流的重要鱼类栖息地和产卵地,实施严格的保护管理,禁止或限制人类活动,以保护鱼类的生存环境和资源。

生态调度是根据鱼类的洄游规律和需求,在水利工程运行中合理安排蓄水和泄水的时机和量,模拟自然的水文水力学条件,为鱼类的洄游和产卵提供有利的环境。

生态补偿是针对水利工程造成的生态损失,通过经济或其他方式对受影响的区域和群体进行补偿,以恢复改善生态环境。鱼类增殖放养是通过人工繁殖或捕捞的方式,将一定数量的鱼类放入河流,以增加鱼类的种群数量和基因多样性,促进鱼类的恢复和发展。

鱼群的出现和长江禁渔的效果

长江禁渔是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生态工程,旨在保护和恢复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自2020年1月1日起,针对这一水域下达了全面禁渔的命令,涉及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以及长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共计11.1万艘渔船和23.1万名渔民全面停止捕捞。禁渔两年来,长江禁渔政策的效果如何?鱼群的出现又代表着什么呢?

首先,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呈现出复苏的趋势。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监测结果显示,长江常见鱼类资源呈现出恢复的趋势,长江生态环境中一些小型受威胁鱼类种群也显示出恢复的迹象。

例如,刀鲚已经洄游至历史上的分布上限洞庭湖,单位捕获量和个体规格都比禁捕前有了明显增长;鳤鱼是一种多年消失的鱼类,但在禁渔后被多次监测到又出现在长江中游;长江江豚等珍稀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也有所增加。

这些变化表明,禁渔对一些生活史周期较短、性成熟年龄较早的鱼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有望在未来数年内恢复洞庭湖刀鲚渔汛等历史现象。

禁渔政策实施后,长江水域的水文水力学条件有所改善,为鱼类的洄游和产卵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

没有了沿岸的渔民在水中大肆捕鱼,让江中的鱼类慢慢恢复了平衡的生态系统,长江江豚和鳤等顶级捕食者的饵料资源充足,其分布范围明显扩大。

此外,沿江多地坚决杜绝违规违法的不当开发,使得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水鸟、水生植物等生物也得到了保护。

禁渔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关乎民生的工程。为了保障退捕渔民的合法权益,国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偿、转产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确保退捕渔民能够顺利找到新的生计。

根据调查显示,退捕渔民的就业率接近100%,收入稳步增长,养老保险、低保等社会保障问题已基本解决。

一些渔民的身份也由捕鱼者转变为护鱼者,他们积极参与长江禁渔的巡护和监测工作,为长江生态保护做出了贡献。同时,大规模的公众宣传和科普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和公众对长江禁渔政策的支持。

结语

鱼群的聚集不仅是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有力证明,也是长江禁渔政策的成果之一。然而这也提醒着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保护好长江这一宝贵的生态资源,让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能够在长江畅游,为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提供更好的保障。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4
森罗万象视频

森罗万象视频

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